第三百六十五期:學前特教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25969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365期 編輯群
發行人: 侯友宜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總編輯: 張明文
副總編輯: 歐人豪
  劉明超
編輯學校: 民義國小(111)
執行主編: 徐福海
編輯群: 陳秋吟
  民義國小編輯群1
  民義國小編輯群2
  民義國小編輯群3
  民義國小編輯群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22年12月15日365
教育交流站
後疫情時代,學齡前兒童發展如何落實於居家生活中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桃園市職能治療師公會 | 2022-12-15 | 作者:理事長 郭立昌 職能治療師 人氣 391

後疫情時代,學齡前兒童發展如何落實於居家生活中

作者:郭   職能治療師

社團法人桃園市職能治療師公會 理事長

      近十年來在都市化高度發展及少子化之衝擊下,學齡前兒童能力發展因諸多因素而出現漸進式世代落差,與幼兒園老師訪談諮詢中,常覺得大班的孩子,能力發展似乎只有中、小班的程度,而近三年來因疫情的影響造成家庭社會化交流越來越封閉,室外活動及團體遊戲玩耍之機會更是越來越少,兒童在刺激量減少及發展性經驗欠缺之情況下,能力發展嚴重落後,發展性里程碑甚至慢了一年以上,但是都市化、少子化及疫情的影響下,家長與老師真的束手無策嗎?家庭室內空間狹小,運動活動經驗真的只能在室外嗎?

    以下讓我們來談談治療性情境與居家生活之關係?而居家生活中有哪些活動可以落實職能治療訓練呢?在談職能治療訓練如何落實於居家生活中之議題時,先談談與此相關的治療原則及介入方式,並說明治療性情境與居家生活中活動有哪些相關性或可連接性:

  1. 治療的內容及意涵,透過活動設計呈現於一般活動當中:故包含日常生活之活動,而治療活動常是模擬一些生活情境而設計,所以若可以在生活中去執行這些活動,更可貼近孩子的需求。
  2. 活動中誘發適應性反應,使其能有效的與環境互動:故若能結合於生活的環境中,活動之成效更好。
  3. 引導主動性參與活動或使用器材,而非將設計好的活動強加在其身上:讓孩子於平常就處之環境中操作,可以運用生活中的人、事、物及情境,誘發其主動操作之動機及配合度,治療的藝術在愉快的情況下,能主動的參與活動,並發展出較高級的適應性反應。
  4. 重覆的練習及持續性的訓練是必須的:發展之能力及技巧,並非無中生有,或是一次即可學會,需要不斷且重覆的練習,由練習中,修正錯誤或精進技巧,正所謂”熟能生巧”。

    就活動設計而言,並不是設計一個活動作訓練,而是要看看生活中哪些活動有治療性意義,經由活動分析,在孩子較欠缺的部份,給予適當的生活活動介入。各位老師可以依據一般家庭生活情境給予建議,家長可以依自己家中場域之特性及治療性意涵發展出一些居家之活動,在此簡略就家庭內之場域可執行發展性活動提出以下建議,希望可以激發出大家對居家生活治療性活動之興趣及想法:

  1. 客廳或生活起居空間:

(1).客廳裝飾的擺放記憶遊戲:類似找碴的遊戲,在客廳的擺設作一些小改變,讓孩子去尋找不同的地方,提昇其視覺記憶及專 注能力。

(2).電視節目跑馬燈的妙用:給予看電視時要求孩子念螢幕旁跑馬燈的文字或數字,為增進短期記憶及快速反應之練習。

(3).跳數字格子:類似老師、家長小時候的跳房子遊戲,在客廳空曠處或走道,運用數字巧拼地墊(底下建議鋪止滑墊尤佳),可給予其3-6個數字串,讓孩子依數字的順序跳至相對應的數字地墊上,藉以訓練工作記憶及肢體動作協調能力。

419338-1.jpg(4).協助灑掃的模擬遊戲:生活中很多家事活動,可提供孩子很多發展性的經驗,家中一些小紙屑,小垃圾及小物品的撿拾,可轉化為一些清潔或清掃的家事活動,除可培養精細動作能力及部分體適能之發展外,亦可訓練孩子對環境的警敏性,進而提升其專注能力。

419339-1.jpg(5).拍懸吊球:在專業服務的過程中,常發現目前孩童的核心肌群發展偏弱,與其經驗有關,故建議可運用懸吊方式,或一定擺放高度乒乓球練習器,經由手過肩之操作,提升孩子上肢肩帶核心肌群之經驗及能力。


2.房間:

(1).作自己房間的主人:現在常聽到老師及家長說,孩子書包及桌子抽屜太雜亂,房間亂七八糟,故收拾整理亦是孩子需要學習的能力,建議可給予協助房間的擺設及收納,可運用整理過後房間,抽屜及書包的照片,並運用獎勵制度,讓孩子有條理及組織能力,增進孩子的動作計畫能力及環境警覺度。

(2).棉被滾春捲:用捲裹棉被之方式,可以提供孩子觸覺的經驗,也可運用大浴巾或毛毯,提供皮膚接觸或按壓的感覺,有助於感覺經驗,專注能力及情緒的穩定。

(3).黑暗不可怕:一般孩子都比較怕黑暗,此與本體覺能力不足及太過依賴視覺操作,可給予孩子在黑暗關燈的房間作聽音辨位及定位摸索,或是黑暗中之視覺遊戲,用手電筒照房間的事物,讓孩子用簡報筆的紅色集束光跟著隨循所照之事物,以提升視覺搜尋及定位能力。

3.廚房或餐廳:

(1).幫忙擦桌椅及洗碗筷:現在少子化後,父母親由於較照顧孩子,所以生活上的能力較少讓孩子幫忙或是幫其作好,此會讓孩子的發展性能力經驗較少,生活習慣較難建立,故幫忙擦桌椅及洗碗筷,除可提升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及動作計畫能力,另可提升其好的生活習慣。

(2).協助擺放碗筷湯匙:該怎麼擺放?要擺放哪些東西?讓孩子幫忙可以提升其動作計畫、組織能力及好的生活習慣。

4.陽台洗曬空間:

(1).幫忙收曬衣服:相關動作包括衣褲套入衣架中,使用衣夾夾住衣褲固定,使用桿子將衣物夾放上曬衣桿,這些活動可以增進孩子上肢及手部精細動作之能力。

(2).搓洗小衣物:可用洗衣刷或雙手作搓揉小衣物之練習,增進精細動作技巧性及肌力耐力之能力。

(3).分類及摺疊衣物:內外衣褲及襪子之分類及摺疊收納之動作,可增進其多步驟動作計畫及精細動作能力。

5.浴室:

(1).刷牙洗臉好刺激:運用刷牙及擦拭臉之方式,可以提供孩子口腔及頭頸部之觸覺的經驗,對觸覺敏感或防禦的孩子須小心使用或是做前期的觸覺適應性刺激活動。

(2).泡泡浴:用洗泡泡浴或是用浴巾沐浴球刷洗按摩身體之方式,可以提供孩子觸覺及本體覺的經驗。

  以上是部分的活動建議,相關居家可執行的活動不勝枚舉,透過活動分析之方式,讓日常生活周遭的事物都具有治療性意義,希望以上的居家場域活動建議,可以起拋磚引玉之功效,在可運用之居家日常生活作息活動,提昇孩子們的能力。

 
學前特教-過動兒的巡迴輔導策略 我的孩子怎麼會臭乳呆!?了解構音障礙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