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學校七年級的校外教學都選擇去遊樂區玩一天,新埔國中可是不一樣,我們集知識和趣味於一身。新埔的願景是「熱愛生命、關懷環境、追求進步」,因此我們以學校願景為核心,發展「環境教育課程」成為本校校本課程,開啟了新埔人的溼地教育探索之路。我們相信都會區的孩子更需要親近土地、珍愛環境,讓學生走出戶外,不只是玩,要去體驗學習;玩出趣味,玩出關懷,還要開拓學生視野,看到台灣溼地之美。讓學生走出教室去親近書本上的知識, 讓課堂上教師教的植物、動物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圖片,而是就在眼前,觸摸得到,聽一聽風吹過樹梢的聲音;站在潮間帶,看著漲退潮,追著自己的夢想,譜一首屬於自己的歌。
新埔中環境教育課程自民國94年開始發展迄今,在環境教育溼地小組、領域課程小組及課發會成員不斷的討論對話下,陸續發展出溼地相關課程,並在各領域的教學及實作中去實踐課程,100學年度經課發會規劃於七年級彈性學習節數中開設一節環境教育課程,完成自編環境教育教材,並進行新海人工溼地及新屋溪口濱海溼地和新竹香山濕地踏查實作課程,至今開發八里挖子尾,從關懷學校環境出發,關心大漢溪旁新海濕地,進而探索新北市在地溼地風情。綜合領域和一些熱心的教師組成環境教育社群,發展校本自編課程,我們自編的教材課程共有5個單元,一、從認識我們的校園環境開始,二、介紹濱海溼地,三、無痕山林的體驗,四、認識新海人工溼地及踏查,五、介紹環境生態的概念。在課堂上帶領同學先認識濱海植物,濕地動物鳥類,同學已具有先備知識,就可以進行同學期待已久的濕地之旅校外教學了。
一天的校外教學,是一趟深度旅行,分為六站闖關,分別為服務學習、沙丘植物認識、紅樹林解說、堆沙堡、騎卡打車和參觀環教中心,由教師擔任駐站人員,除了深刻親近紅樹林、水筆仔、黃槿、草海桐、馬鞍藤等植物,也可以看到彈塗魚、招潮蟹,了解招潮蟹的螯為什麼會一隻大一隻小?彈塗魚的眼睛為什麼會凸出來?它的魚鰭又有什麼功用呢?溼地中的鳥為什麼腳會這麼長?水筆仔的小孩為什麼像毛筆呢?更知道挖子尾自然保育區是為了保存紅樹林及其生態系而設立的自然保留區,位於淡水河口左岸,因為入海口地形彎曲,被稱為「挖子」,又因地處淡水河到最後的轉彎處,於是將此處稱為「挖子尾」。
騎腳踏車是孩子最愉快的時光,會騎的和不會騎的共騎一輛車,享受微風的吹拂,有的是孩子們快樂的笑聲和歌聲;而堆沙堡又是另一個回到兒時玩沙的樂趣,團隊合作集體創作,乘著想像的翅膀,令人驚艷學生的創作能力。另外服務學習淨灘活動,從撿拾的海邊廢棄物,看著這些垃圾汙染,不免心情沉重,為什麼美麗的沙灘走樣了呢?校外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指導同學將所觀察的濕地情景繪製作成地景藝術,依小組製作學習海報,將所學的知識呈現出來,挑選各班優良作品公開表揚並張貼至公佈欄。
環境教育課程,校外教學只是一個起點,接著我們繼續溼地的課程,從"水"開始,讓學生知道水對生命的重要,懂得珍惜水資源。在我們學校週邊有個新海人工溼地可以處理我們的生活汙水,使水資源可以達到循環利用的目的。所以我們會介紹新海人工溼地的主要功能、淨化水質的原理及過程。讓學生認識在溼地為淨化水質而種植的植物,還有在達到生態多樣化後,溼地所引來的許多昆蟲、動物,同時學會欣賞溼地生態的美。
新埔人實施溼地環境教育已有十多年了,雖然校外教學的地點可能改變,不變的是我們對環境關懷的心,期待各項體驗學習,激發學生愛鄉土情懷。我們會繼續踩踏著水波流動的舞步,來一趟生態之旅,帶著求知的態度進行動植物的觀察,進行一場人、河、海和濕地的對話,譜一首新埔人的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