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期:營養教育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28157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52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鳳鳴國小
執行主編: 曾俊凱
王蕙雯
編輯群: 王蕙雯
  蔡明潔
  黃自強
  陳瓊美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4年9月5日152
教育輿情
365天品德故事52 展現自己 要有技巧
資料來源:人間福報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68390 | 2014-09-05 | 作者:郝廣才 人氣 1091

中國古代的畫家,並不是獨立的藝術家。畫家是被宮廷養的,畫家要畫什麼,自己不能決定,必須由皇帝出題。畫出來的作品不屬於畫家,而是歸皇帝。而且不能署名,也就是說,這些畫是皇帝的,等於後世看到的是皇帝的文化功績,畫家不可現身,搶皇帝的光。宮廷的畫師雖供養優渥,但還是等於「工匠」,是皇帝的工具。

范寬是北宋的大畫家,本名中正,字中立,因他性情寬厚,別人都叫他范寬,時間久了,他也自名范寬。他作畫的特色就是把「大山」直立起來,創造出雄闊壯美的氣勢,正如他的名「寬」。他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呈現山勢險峻,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

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談范寬,認為他是「真古今絕筆也」;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說他是「宋畫第一」。說完中國,說老外。美國《生活》雜誌選范寬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排名第五十九。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張鎮館之寶〈谿山行旅圖〉,此張畫的正面大山靜定,以濃密如雨點般的筆觸構成。近景部分,兩側巨石開出一條留白道路,一隊驢子駝著貨物,客商從側緩緩行進。動、靜完美呼應,千古佳作,很像范寬的筆法,但不能確定,因為沒有署名。

所以,董其昌在題跋中也只寫「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董其昌觀」,而不是「董其昌鑑」。雖然畫上面有二十二枚印章,乾隆弘曆就壓了六枚,只可見這畫很受喜愛重視,但不能說是范寬之作。

一九五八年八月五日,當時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和書畫處牛性群,在檢查此畫時,「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范寬二字名款赫然呈現。」他們兩個人發現了「范寬」的簽名。證實此畫確是范寬真跡,這是目前所有范寬現存作品中,唯一確定是真跡的。

可見范寬完成〈谿山行旅圖〉時,他心裡明白,他創作了一幅偉大的傑作。但是畫不是他的,是皇帝的,他不能簽名。他是多麼想讓後世的人知道這是他的畫作啊!怎麼辦?於是他運用巧思,將樹葉排成「范寬」,隱藏在畫中一角。終於在九百多年後,被人發現。

遙想范寬當年,我們怎能不被他微妙的心靈所感動!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

 
學童種稻育蝶 找回土地認同感 法國實施課程綱要改革與我國新課綱研擬在做法上的比較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