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畫家,並不是獨立的藝術家。畫家是被宮廷養的,畫家要畫什麼,自己不能決定,必須由皇帝出題。畫出來的作品不屬於畫家,而是歸皇帝。而且不能署名,也就是說,這些畫是皇帝的,等於後世看到的是皇帝的文化功績,畫家不可現身,搶皇帝的光。宮廷的畫師雖供養優渥,但還是等於「工匠」,是皇帝的工具。
范寬是北宋的大畫家,本名中正,字中立,因他性情寬厚,別人都叫他范寬,時間久了,他也自名范寬。他作畫的特色就是把「大山」直立起來,創造出雄闊壯美的氣勢,正如他的名「寬」。他善用雨點皴和積墨法,以呈現山勢險峻,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
元代大書畫家趙孟頫談范寬,認為他是「真古今絕筆也」;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說他是「宋畫第一」。說完中國,說老外。美國《生活》雜誌選范寬為上一千年對人類最有影響的百大人物,排名第五十九。
台北故宮博物院有一張鎮館之寶〈谿山行旅圖〉,此張畫的正面大山靜定,以濃密如雨點般的筆觸構成。近景部分,兩側巨石開出一條留白道路,一隊驢子駝著貨物,客商從側緩緩行進。動、靜完美呼應,千古佳作,很像范寬的筆法,但不能確定,因為沒有署名。
所以,董其昌在題跋中也只寫「北宋范中立谿山行旅圖,董其昌觀」,而不是「董其昌鑑」。雖然畫上面有二十二枚印章,乾隆弘曆就壓了六枚,只可見這畫很受喜愛重視,但不能說是范寬之作。
一九五八年八月五日,當時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霖燦和書畫處牛性群,在檢查此畫時,「忽然一道光線射過來,在那一群行旅人物之後,夾在樹木之間,范寬二字名款赫然呈現。」他們兩個人發現了「范寬」的簽名。證實此畫確是范寬真跡,這是目前所有范寬現存作品中,唯一確定是真跡的。
可見范寬完成〈谿山行旅圖〉時,他心裡明白,他創作了一幅偉大的傑作。但是畫不是他的,是皇帝的,他不能簽名。他是多麼想讓後世的人知道這是他的畫作啊!怎麼辦?於是他運用巧思,將樹葉排成「范寬」,隱藏在畫中一角。終於在九百多年後,被人發現。
遙想范寬當年,我們怎能不被他微妙的心靈所感動!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