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期:數學教學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58247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04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執行主編: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3年6月3日104
教育交流站
以「情緒觀點」進行數學教學之經驗分享
資料來源:新店區北新國小 | 2013-06-03 | 作者:王怡婷 老師 人氣 1449

         有個公益廣告把「這題你不是練好幾遍,笨得喔」,這幾個字重新排列,變成「你不笨,是這題得練好幾遍喔」(取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yxxSe0sImMU),同樣的字經由不同的排列組合,可以產生不同的情緒。Golemam(1995/1996)指出情緒是影響個人社會表現、人際關係發展和工作成就的重要因素,亦即情緒能左右兒童的學習表現,故兒童的情緒與教學成效兩者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下文敘述筆者以兒童情緒為出發點所進行的數學教學之經驗。

 

一、考量學習者情緒,提升學習意願 d1

         欲提升兒童學習意願,必先瞭解「兒童的學習困難」。每當筆者接手新班級,必先對兒童在中年級學習數學的困境進行調查。大體而言,新班級的孩子們對學習數學總是興趣缺缺,「不懂」與「作業太多」是主要因素。「不懂」意指兒童對課程內容無法理解,對數的概念不清楚,以及無法判讀應用題的文字敘述;而「作業太多」則壓榨了兒童學習興趣,試想我們強迫小丸子每天喝十杯咖啡,沒有喝完就禁止看電視、不准玩遊戲,長久累積下來,小丸子必定對咖啡感到噁心與厭惡,那麼小丸子對咖啡肯定是倒盡胃口;學習數學也是如此,假使我們每天強迫孩子練習數學,甚至在一旁「叨唸」著無助於數學學習又傷害自信心的話語,兒童必定聞「數學」而色變,恨不得找到好機會逃之夭夭,因此,進行數學教學宜考量學習者情緒,允許兒童有休息、轉換注意力的權力(或需求),避免在兒童感到挫折與困難時逼迫他算數學。

         然而,「熟練」是提升計算能力的不二法門,有了好的運算能力,數學成績會明顯提升,孩子才能獲成實質的成就感,進而願意繼續投入「數學」這樣的科目,因此,每當本班孩子心裡不再「排斥」數學後,筆者便開始進行「精熟運算」計畫。「精熟運算」計畫旨在提升孩子計算能力,首先,筆者每天利用1~3分鐘課餘時間,讓孩子們練習「專心」,做法是公布簡單的算式6-8題,讓孩子們在3分鐘內完成,並且要鼓勵孩子全部答對,培養專心的習慣與態度;接著,筆者縮短答題時間,以提升孩子們的計算速度,由於算式簡單,即使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也能達到我們預設的目標。「精熟運算」計畫能讓孩子們知道自己擁有足夠的能力駕馭數學,並協助孩子減少因學習數學而引發的害怕、恐懼或厭煩等負面情緒。

         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計算能力提高,運算速度變快了,而且能明顯降低失誤與粗心的機率。雖然高年級的數學課程要比中年級深奧難懂,但以學習者情緒為出發點的作法,讓筆者班上的孩子對於學習數學所產生的挫折感要比中年級來得低。

 

二、營造有利學習的數學教室

    筆者對於營造數學教室有三個簡淺的作法,茲分述如下:

(一)以賞代罰

         負面情緒讓人產生逃避的念頭,正面情緒則讓人對事物有所期待(王淑俐,2008),因此,以情緒為觀點所營造的數學教室,首要條件是以獎賞取代處罰,而且要儘可能讓所有的學生都得到獎賞。筆者的獎賞方式包括:公開鼓勵與讚美、大地遊戲及零食點心。

         公開鼓勵與讚美是多數老師從不吝惜使用的方法,筆者不再贅述;大地遊戲是指在數學課讓兒童有短時間遊戲的機會,例如認真聽講的學生會得到一顆手掌大的塑膠球,當筆者教學進行到一個段落(或者發現孩子昏昏欲睡)時,便會暫停教學活動,進行投球比賽:每一位得到塑膠球的兒童只要把球投進指定的盒子,便可獲得小組加分乙次;此時不能參加比賽的孩子在羨慕之餘也會以歡呼、鼓掌等方法表達興奮的情緒,而且開始期待下一回合的比賽,未取得參賽資格所有的孩子都能全神貫注於課堂活動,因此,雖然每節課必須挪出5分鐘作為遊戲時間,但剩下的35分鐘兒童都能專注於課程,達到更好的教學效益,是值得推薦的獎賞活動。此外,為了維持兒童參加比賽的興致,筆者常常創新遊戲規則,有時頂球,有時拋球,有時撞球或滾球……,突如其來且異想天開的遊戲規則,更能點燃兒童的好奇心與想要參加比賽的渴望。

         零食與點心是最實質的獎賞,筆者於每學期孩子們較容易感到學習困難的單元實施,如分數或代數等,實施方法是以一根果凍條、一顆糖果或小包王子麵作為獎勵,獎勵對象以組別為單位,每一次的好表現可以得到一份小點心,蒐集滿六份點心所有組員就可以一起分享努力而來的成果。曾有孩子反應:「數學課最好了,有吃的可以拿」,可見,零食與點心是促進正向學習情緒的好工具。

 

(二)善用小組合作教學消弭雙峰現象 

         王淑俐(1995)指出九到十一歲兒童對於同儕團體有高度的認同,渴望得到同儕的認同與讚許。有鑑於此,「同儕的語述」即便不完整也不一定符合邏輯,但在某些時候,同儕的話就是比老師的話容易懂,因此,當筆者再三講解某一概念,而孩子們依然不能理解時,筆者便會進行五分鐘的「同儕教學」或「小組討論」,做法是:讓小組成員互相指導,筆者在進行分組時把全班數學能力較佳的同學分別編入五個小組,確保每一組都有進行數學對話的能力,待討論結束再「抽」派各組代表上台解題。

         小組合作教學法可以消弭數學能力懸殊的雙峰現象,數學能力高的兒童在講解過程中,能檢視自己對課程的理解是否了解透徹,而學習慢的孩子也能在鼓勵中獲得學習機會,同時,教師也能避免因心急而產生的負面情緒,可謂一舉數得。

 

(三)製造成功經驗,提升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班杜拉主張成功經驗可以提高自我效能,使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引自張春興,1996),因此對於數學學習成就低落的孩子,我們可以協助他製造成功經驗,例如教師在上課前先指導某生解題技巧,待課程進行討論時再指名某生上台發表,這樣一來,數學學習成就低落傾向的孩子可獲得同學們讚賞的眼光,以及師長公開的肯定,因而重拾自信心。

         有鑑於孩子們與家長過於重視成績,因此筆者逆向操作,讓數學小考成為輔助教學、提升學生自信的工具。筆者會在小考前審視考試題目是否合乎學生認知能力,以免太誇張的成績,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如上文所述,「精熟運算」計畫的訓練下,計算題對本班孩子不會構成困擾,因為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答題,而且答對機率很高;應用題才是孩子們感到困擾題型,筆者除了加強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外,也會把小考的考卷孩子們可能無法駕馭的題型,公布於黑板,孩子們下課時間便會群聚在黑板前嘻嘻哈哈地進行討論,我喜歡他們童言童語的對話以及自動自發的學習。  

         此外,在進行數學小考時,筆者會開放提問時間,讓學生提問三題數學(考量評量的公平性,期中考試不適合這樣做),而神奇的事情總在考試時間發生-因為正在進行考試,班上學生總是能發揮學習潛能,立即了解題意與概念。雖然曾有老師質疑這樣的做法,有「洩題」的嫌疑,但考量教學目的是要讓孩子習得知識與技能,如果能讓小考輔助學習、達到更好的學習效益,何樂而不為呢?

 

         總合上述,筆者從情緒觀點出發所進行的數學教學法,在於營造樂於學習的氛圍,幫助孩子產生有利學習的情緒,並且積極製造成功機會提升孩子的自信感,讓孩子們能體會學習的樂趣,並且願意開啟學習數學之門。

 

參考書目

王淑俐(1995)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國立編譯館編輯,台北:

    合記圖書出版社。

王淑俐(2008)情緒管理祝你健康快樂台北:全華。

張美惠()(1996)EQ-Emotional Intelligence(原作者:Daniel Goleman)。台北:時報出版社。(原出版年:1995)。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網站資源

公益廣告(2008/06/08)。你不笨,只是這題要多練幾遍喔!【影音資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xxSe0sImMU

 
兩岸小學數學教學超級比一比 讓學生有感覺有fu的教材-----國中數學教學的康莊大道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