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期:綜合活動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28520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98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執行主編: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3年4月19日98
教育交流站
離校出走----糶米古道健走
資料來源:台北市信義區吳興國小何玟慧老師 | 2013-04-19 | 作者:吳興國小何玟慧老師 人氣 1736

離校出走----糶米古道健走

台北市信義區吳興國小何玟慧老師

一、前言

生活即學習,如果我家旁的登山步道就是教室,大自然就是課本,一頁頁的展開,那該有多麼美妙呀!為了增加孩子喜愛自然、親近自然的心,並提倡正當休閒活動,強健體魄,因此設計了走出學校圍籬,奔向自然的「糶米古道」健走活動。

二、教學對象:二年級學生  節數:六節

三、課程設計理念依據

(一) 發展概念:

美國Dewey提出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的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主體,從兒童經驗出發,讓兒童自由地、從容地「實踐」(practice)與「體驗」(experience)以產生學習。法國Rousseau亦提倡自然教育,認為兒童浸潤於大自然中,憑藉著對生活的「實踐」與「體驗」,自然而然能獲得知識。加上孩子擁有拜訪校園之舊經驗,已經具備戶外觀察的知識與能力。

(二) 主題設計理念:

  1. 以學生之能力、興趣與經驗為課程基礎,提供學生獲得直接的學習經驗。
  2. 能看懂簡易地圖。
  3. 以學生為學習中心與學習主體,透過戶外實際教學,讓學生主動運用自己感官觀察自然,積極地學習戶外觀察與紀錄。
  4. 希望藉由踏查社區步道,挖掘自然的奧祕,學習步道的人文歷史,體驗先人運送稻米的辛勞,享受戶外活動帶來的樂趣,進而學習愛護自然環境。
  5. 期望透過戶外活動讓孩子學習遵守團體紀律與禮儀,以及行進時須留意的規範,避免發生危險。

四、     對應之能力指標

1-1-1 探索並分享對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人事物的感受。(自我探索)

2-1-3 覺察社區機構與資源及其與日常生活的關係。(資源運用與開發)

4-1-1 辨識遊戲或活動中隱藏的危機,並能適切預防。(自我探索)

4-1-3 樂於參加班級、家庭的戶外活動。(戶外生活)

4-1-4 體會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並主動實踐。(環境保護)


五、     課程架構

本次課程採用講述法、發表、觀察、紀錄與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活動流程如下圖:

 

1.行前介紹:(可參考吳興國小首頁,點入特色課程簡介)

緣由:糶米的「糶」字,發音「ㄊ一ㄠˋ」,是「出售穀物」的意思。「糶米」,就是「賣米」的意思。早年景美一帶有景美溪和鐵路交會,人口多,相當熱鬧。而三張犁一帶尚未開發,有許多農地,因此,此地農民大多從事農業耕種,稻米收成後,為了多賺點錢,想要將米賣到南港、深坑、木柵等地,如果走平路要繞行很遠的路,花費許多體力與時間,才能到達目的地。因此農民依著地形,翻越山嶺,著手開闢了一條近走的道路,方便挑著稻米賣到南港、深坑、木柵等地,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糶米古道」。

簡介:「糶米古道」位於三張犁吳興街600巷100弄底,舊有的古道多半毀損,不堪使用,這條路已經過重修,改鋪了新的石階,全長400公尺,共有500個階梯。

從校門口出發,順著松仁路底上山,巷弄漸漸變得狹窄,沿著小溪旁往上走,過橋後,即可看見「新坡嶺糶米公廟」的牌樓。牌樓旁,有座廢棄不用的「德興煤礦坑口」,根據記載,座坑口是從清光緒23年 (1897年) 興建,民國35年至民國37年之間為開採煤礦的鼎盛時期,但後來礦脈枯竭,含煤量少不具開採價值,最後遭到關閉不再入坑採礦,現在只留下坑口遺跡以及展示著煤塊的台車,供遊客觀賞用。

沿著石階往上走,途中還會看到其他寺廟,在第360階處有一間糶米公廟,廟旁有棵大楠樹,因此這條登山步道被稱為「糶米古道」,又稱「挑米古道」或「米路」。

2.小試身手:走呀走!到了吳興街583巷口轉角鄰近松青超市旁,有座小公園「泰和公園」,孩子們可以在涼亭歇歇腿、喝口水休息一下,或玩玩溜滑梯、健身器材活動筋骨。

3. 德興煤礦:探查煤礦入口,用心觀看牆上掛的解說圖、煤礦車,仔細記錄,步道入口就在眼前。

4.尋幽訪勝:古道沿途,有許多顏色艷麗的鳳仙花、構樹、楠樹、蕨類植物、蜘蛛、蝌蚪、青蛙等自然生態,讓全班學生進行蜘蛛大發現、和老樹做朋友、我是小小觀察家等活動體驗;另由上往下看,面對信義商圈,還可以遠眺101,視野極佳。提醒孩子除了用眼睛看,也要保持安靜,停下腳步,聆聽樹林裡的蛙鳴、鳥叫、溪水聲。

5.糶米公廟解說:依著階梯繼續往上爬,在第360階梯處設立一座「糶米公廟」,裡頭祭拜的是土地公。山路蜿蜒,加上肩上背負沉重的稻米,更顯崎嶇難行,故設置土地公廟,除祈求神明保佑,一路平安外,廟旁的大樹下,也可供勞累的挑夫坐下來,喘口氣,養足體力,繼續往前走。

6.米農體驗:讓孩子兩兩互背,爬幾個階梯,體驗一下,當時的農民,身上扛著一包包沉甸甸的稻米,一步一步,翻越山頭運送稻米的辛苦,更能珍惜現在的資源與交通便利。

7.我有話要說:活動結束後,請學生將自己的發現與深刻的回憶分享同學及家人,並認同維護環境人人有責,進而提出維護生態環境之具體方案。

8.製作糶米古道小書:將學習單分類剪貼,並加上感言,塗上漂亮的顏色,就完成一本獨一無二的登山手冊了。

4-2


4-3

 三角小公園有涼亭、綠地

 路口登山步道標示

4-4


4-5

 新坡嶺糶米公廟牌樓

 德興煤礦坑口


4-6


4-7

 蜿蜒的階梯

 糶米古道階梯入口

六、     省思

「老師,前面就是我家!」「穿過小巷子,再往前走,有個小公園,我家就在旁邊了。」「放假的時候,爸爸、媽媽有帶我來這裡爬過山。」將各學科知識統整,透過此次登山活動,讓孩子們更貼近生活環境,對社區環境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看!河裡有小蝌蚪。」「這棵樹我認識,象山也有。」「這種花,我在學校的大門口見過,還可以拿來玩。」大家搶著告訴旁人自己的新發現,迫不及待分享自己的經驗,原來學習是如此簡單、輕鬆、自發自動又歡樂。

從學習單中,驚覺孩子的細心與用心,孩子從不同面向觀察記錄動、植物的外形,細膩而生動,大自然真是最佳良師。腐葉下的小小蟲子、排水管壁的蟲蛹,處處都有新發現,令人讚嘆,孩子真是天生的觀察家。

結合家長人力資源,除以團隊活動方式進行景觀景點解說,還能輔以小組分隊觀察鄰近生態,時間調配更經濟,還能兼顧孩子的個別需求,針對感興趣的事物,深入觀察體驗,安全維護更周全,也提供親子共遊與互動的機會。

糶米步道狹窄,沿途需提醒孩子依序而上,不可奔跑追逐,也不要擋住其他登山健走者的用路權,學習不論在課堂上或戶外活動時,都應當「尊重他人」,不要影響別人的權益。

帶學生「出走」,不再是件苦差事,看見孩子們期盼的眼神,雀躍的心,結合運用家長資源,挑戰500階梯步行,並非不可能的任務,懷抱帶著一顆遊玩的心,走走、停停、玩玩,拾階而上,孩子的體力潛能無窮,令人刮目相看。

七、     結語:

從孩子的生活情境出發,統整其生活經驗,是綜合活動學習領域重要的教學原則。教師將各學科知識統整,結合學校附近社區資源,以孩子自身為起點,向外擴展,透過登山健走,引導他們利用感官多元探索登山步道中的自然生態與理解人文歷史文化,學習尊重生命,親近社區自然環境,察覺社區之美,產生愛鄉情懷。

再透過分享擴及同學、家人,培養正確休閒觀與態度,進而省思、實踐於周遭生活中,以行動愛護、創造自然,打造優質的生活環境。

附件一:地圖

 4-8

社區地圖:請圈出吳興國小所在位置,並以色筆塗出上山路徑。

附件二:學習單

4-9

 

 

 
我的生命中有「您」~一堂以「土」為主角的生命教育課 清中有品 清春水young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