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有台灣最後天然海岸之稱的「阿塱壹古道」,被交通部規畫為台二十六線公路「旭海到觀音鼻」工程路段,學界呼籲,基於環境永續原則,阿塱壹古道不宜開發且應畫定為自然保留區。
為搶救阿塱壹古道,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瞿海源、陳昭倫,台大教授陳文山、張長義及台北大學教授廖本全等多位學者,強烈呼籲政府應停止台二十六線的興建,並把阿塱壹天然海岸畫定為自然保留區,以「保護台灣最後百分之一的天然海岸。」
學術界已發起連署,目前已累積七百人,一般民眾與社會團體連署更累積到五萬五千零四十六人。這也是繼反對國光石化案後,學界為環保議題興起另一波大型連署活動。
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表示,民眾誤以為開路才能發展觀光,但阿塱壹古道未受破壞的自然海岸景觀,也是台灣最後百分之一的天然海岸,與其他地方相比,反而更顯得獨特,因此他強力支持畫為自然保留區。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說,阿塱壹當地的陸蟹多達六種二十二種,其中六種更是台灣特有種,陸蟹物種多樣性之高,世界罕見;而且地森林更有高達五百六十三種植物,其中十八種是全世界只分布在恆春半島的稀有種植物。
陳昭倫表示,多數人常誤以為開路才能發展觀光,但阿塱壹沒有受破壞的自然海景,相較於其他地方反而顯得獨特,「留下阿塱壹就是留下台灣最大的環境生態命脈。」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說,阿塱壹有海岬、陡崖、沙丘、海蝕洞穴和礫石灘等豐富多變地形,也擁有絕無僅有的完整自然海岸地形,但在公路開發後,這些自然景觀恐怕都將受到破壞。
台大教授張長義也表示,以填方、駁坎方式沿海岸陡坡構築的公路路基不易穩固,若道路採隧道方式興建,施工期間的大量棄土、海岸飄沙也將造成環境破壞,即使道路往內陸退縮二百公尺,對當地生態系及地景、地貌破壞,不亞於海岸線開路。
針對學界大動作展開搶救阿塱壹古道,環保署綜計處長葉俊宏表示,台二十六線安朔至旭海段(阿塱壹古道段)是經過環評審查通過的開發案,除非是開發單位撤案,否則仍有其法律效力。
不過開發單位交通部的台二十六線案雖已通過環評,但交通部已經向監察院承諾「在協調各方達成共識前,原則不推動工程興建」。
台東縣政府秘書長陳金虎表示,台東縣需要這條台二十六線的開發案,完成便捷的交通網絡,促進經濟繁榮,學者或是環保團體不應該從單方面的反對開發立場去思考。
他建議採取隧道式的開發,可以避免對生態的破壞,學者應該要兼顧環保與地方的需求,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雙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