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期:藝術教育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718857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350期 編輯群
發行人: 侯友宜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總編輯: 張明文
副總編輯: 歐人豪
  劉明超
編輯學校: 雙峰國小(111)
執行主編: 王耀德
編輯群: 范姜翠玉
  賴欣怡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22年8月12日350
教育交流站
編織夢想、勇敢追夢
2022-08-12 | 作者:羅先福 人氣 568

      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是人類文化的累積,更是陶育美感素養及實施全人教育的主要途徑。美感教育是培育美感素養的實踐作為,美感素養乃透過生活美學的省思,豐富美感體驗,培養對美善的人事物,進行賞析、建構與分享的態度、能力。但現今生活節奏快速、學習型態及法令政策都一直在轉變,但不變的是;可以透過教育,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至真、至善、至美,認識自己、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希望透過本課程「編織夢想、勇敢追夢」手繪藝術課程,重新認識自己、思考美好未來,透過完成獨一無二的作品,增加自信心有實踐夢想能力,讓自己剛強壯膽,勇敢追尋心中夢想。

一、美感教育與沒感教育的距離

       藝術大師羅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曾說:「美,到處都有。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希望透過藝術創作,協助學生打開眼見看見「外在」之美;打開心靈眼睛看見「內在」的美。在教室中,課程進行中,我常常看見是疲憊身體加上空洞的眼神,有趣的是明明老師在台上機動談論「美感」教育,但眼睛看見的教室風景、心理感受到卻是「沒感」教育,許多孩子對於環境沒有太多感受,甚至物質生活沒有任何匱乏,這樣的生活中,好像必須靠著很多3C聲光刺激,透過日本歌手Angela Aki歌曲《手紙:敬啟者給十五歲》[1]MV引導,對於15歲的自己是不是喜歡?是不是滿意?是不是能欣然接受? 現在的我,能欣然面對過去的自己嗎? 現在的我,想用什麼的樣子去面對15年後的自己呢? 而現在的自己,有堅持著夢想,有往正確方向前進嗎?希望學生「有感」現在生活,如同歌詞提到;「只要你捫心自問,到底為何目的向前?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的,青春的海雖然波瀾萬丈險惡無邊,讓我們乘著希望的船,朝著明日的岸邊前進吧,現在 不要輕易認輸,不要哭泣,每當覺得自己快不行時,相信自己的聲音勇敢向前就行了…人生的一切啊,其實都有它的意義,所以不要害怕 去建築你你的夢想吧!」。這課程透過一首歌曲,加上MV畫面,讓孩子思考未來的夢想,給孩子一點時間將夢想書寫下來,讓夢想輪廓更加鮮明。

二、覺察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及實踐美

      民國初蔡元培先生提出德、智、體、群、美五育應均衡發展,直到2014年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計畫,落實中小學教學正常化與五育均衡發展之教育理念,才促使美感教育推行,特別是感知不是被動的身體的內經驗,而是回到生活的身心體的內省,人不是物質的存在,而是能以第一人稱感知內在自我世界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不再只是單向外求知識成為學習的客體,而是體察自我經驗的創造主體。從覺察美、探索美、感受美、認識美及實踐美,敏銳其身心靈多元感知的學習方法、機會與環境。政府部門也已經看到了國際趨勢和方向,透過教育部訂定一系列的「美感教育」指標與計畫,改善教育現場中因智育掛帥的結果,輕忽了美育的起初,更相信臺灣在民生經濟穩定發展後,已滿足生理、生活需求,便是追求精神與靈性豐富內涵,提升民眾審美經驗,便是提升國力,「編織夢想、勇敢追夢」課程架構設計:

課程架構

     

       這課程是從夢想編織到藝術創作實踐過程,從三個課程構面進行,首先從「看見了嗎?」透過MV歌曲引導學生看見關於夢想的可能性,引導啟發學生內在動力,接著透過「了解了嗎?」與學生討論分享,關於實踐夢想所需要的必要條件,例如: 計畫、執行力及相關資源等等,最後經由「感動了嗎?」,鼓勵學生透過書寫及塗鴉將關於夢想具體寫下來,再利用「圖」(自由塗鴉)、「文」(夢想書寫)結合的編織創作,完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因為編織手法導入創作,對於心理夢想的書寫會更加敞開,不害羞,藉此更加建立學生自信心。

三、書寫夢想、自由塗壓;雙手編織夢想

      專注的書寫,可以幫助我們適當地剪裁與整理學習經驗,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也能對於未來抽象的想像梳理為有次序的脈絡,將內心想法轉化成文字,幫助自我探索認識的意義。經由「編織夢想」的藝術創作課程,試著將腦中混雜的思緒轉成文字,書寫過程中也開始重整、理解與整理伴隨事件而來的想法與情緒,有助於減少壓抑情緒與因為反覆糾纏在某些想法中而產生的負向生理影響。近來國外不斷有研究證明,寫作將有助於提升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進而改善人們的心理健康。當我們將注意力從外在轉為內在,就能更瞭解自己的行為、感受及價值觀,不但會增進自信、更加接納他人,還能幫助我們鍛煉自我控制能力,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策。

       編織,在廣意上是指將線狀或條狀的材料,經過重覆交疊過程,形成一個平面或立體的技術。在這課程中我們將「書寫夢想短文」變成經線、「自由塗鴉」當作緯線,進行交互編織。如此一來夢想的「理性」書寫與「感性」自由塗鴉編織在一起,形成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創作過程中,單純的編織動作似乎反映我們生活中要有一個「律」(次序),即使簡單的「律」,經由時間、數量的累積都會變成美麗的圖像,安靜享受創作所帶來的心靈SPA。

學生作品與創作理念(舉隅)

王裕承:夢想嘛,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賦予它獨特的意義。有些人更偏向夢,難以在現實的生活之中實現;有些人則是想,想自己的未來;想自己的出路;想自己的人生。我對於夢想的定義,其實連我自己都不太清楚,作品的前半段文句所述說的,便是我對於夢想的迷惘。是該夢,意或是該想,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後半段則是我整理思緒的過程,或許對我而言,夢想,應該更接近於對於現在,甚至是未來的自己,所寄予的一些期許。我希望將來的我,能夠終將明白,自己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張晉齡:我的夢想。其實我還不太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花不完的錢?還是足以流芳百世的成就?對我而言,夢想是個觸不可及,宛若天際星塵般的存在,總是美好且散發著光芒。我喜歡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風情,想要看清世界各地最特別樣貌,親自走訪各個名勝古蹟、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分享彼此的生活,所以畫了一顆地球,旁邊的軌道象徵著環遊世界的目標,以黃色代表著希望,假使這個夢想真能實現,我想我的未來一定會充滿無限的驚奇,一定有許多事情是老了的時候,只要閉上眼,就能使那些美好的事物立即重演,永不忘懷,值得我無限眷戀、回想。人生只有一次,到底要怎樣才不會辜負自己?
鍾宛芸:此張編織夢想可以看出我對目前夢想的想法其實還很破碎,原因是我對能不能實現夢想與現實跟夢想的距離非遥遠。即使如此還是描繪、書寫出來。文字書寫的是我想往資工走。除此之外還想接觸經濟與網頁設計。畫中有出現的3台電腦就分別有程式、插畫、及股票畫面,畫的右下角有一座懶骨頭沙發,以及中間的紅色馬克杯裝著熱騰騰的咖啡對應我希望我對未來是能有輕鬆自由的生活及環境!左上角的綠色窗簾,是對應綠色是能使人放鬆的顏色,也是代表雖然咖啡一般會讓人想到爆肝的狀況,但在工作之餘,環境中也能有能讓人放鬆的室內設計。
圖片4.png
、 課程省思

      多元的學習型態與環境,新媒體藝術導入學習課程後,學生越來越習慣利用電子載體進行藝術課程學習,加上便利的創作軟體及APP,讓我再次思考藝術課程的多樣、多元性與學習成效之間關係。於是在學期初第一堂課,發下二張八開圖畫紙及一盒蠟筆給學生,鼓勵學生一張用文字書寫出自己「夢想」,具體書寫自己夢想藍圖,一張進行自由「塗鴉」,可以是具象圖示也可以是抽象表達,我很驚訝那一堂課,大家安靜思考自己的夢想並認真書寫,接著細心完成編織完成作品,當大家作品擺再一起變成一件大作品時,一起分享時,發現每一個人的獨一無二,令人感動。我也持續思考;(一)多元媒體教學與手繪創作連結可能性。(二)如何引導學生創作時與自己對話,讓想法與夢想能夠實現。(三)未來多鼓勵學生透過圖像創作展現生命熱情與活力。(四)具體可行的生命教育與藝術結合,未來可以輔導老師進行跨域課程分享與合作。孩子們的夢想是需要編織,更需要我們一同陪伴他們用敢追夢,讓藝術美化孩子們精采生活與生命。


 
美力新視界 Travel to seek beauty 新北藝術STEAM玩很大 Art-centered STEAM education in New Taipei City is super fun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