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度開始實施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本土語言的選修,除了在九貫時就有的的閩南語、客語和原住民語外,新增了新住民語的選修,讓學生多一種語言學習選擇,可以依自己的興趣修習,增加自己的學習廣度。
根據統計臺灣目前新住民與新住民第二代子女,總人口數已經超過一百萬人。其中東南亞國家,是臺灣經濟與文化交流十分頻繁的的地區。學校裡,也有為數不少的家長是東南亞的新住民,為我們的社會和校園帶來不同風貌的文化樣態。學校裡透過新住民語的學習,引進專業的師資,營造語言學習的環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和學習自己媽媽的語言,也認識不同的文化。目前本校開設了越南語、馬來語和印尼語的選修。選修學生有大部分是因為對於東南亞語言有興趣,也希望能多學一種語言的優勢,增加未來的競爭力。
學校在推動新住民語言教育首重的就是師資,新住民語言的師資除了由學校自行招聘之外,也透過教育局的聯合甄選,替學校挹注了優秀的教學支援教師,為教學注入活水。這一群新住語的支援老師,是學校教學的生力軍,也是學生語言學習重要的支柱與推手。教學支援老師進入學校除了語言的教學,也會配合學校進行各種新住民語言的推展活動,例如用新住民語錄製晨間打掃廣播、每週一句新住民語教學示範錄音,或是配合學校重要活動,設計東南亞文化闖關活動,進行主題展覽、學校新住民情境布置等。透過多元、活潑的方式,推展新住民語的學習。每週學校的母語教學日,校園裡除了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之外,也聽得到越南語、馬來語、菲律賓語、泰國語、緬甸語、柬埔寨語和印尼語,各種不同的語言充斥滿校園,學校此時宛如小小聯合國,多元並蓄的童言童語和老師示範的琅琅讀書聲,真是天上人間少有的動人樂聲。
語言的學習除了興趣、動機,氛圍的營造也是重要的一環。我們期待學生學習新的語言,也能運用運用所學,學校就須營造語言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維持學習的熱情,延長學習的成效。新北市教育局已經連續辦了多屆的東南亞語文競賽,以競賽的方式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學生一個語言學習的展演舞台,讓學生可以展現學習成果。競賽以團體賽形式為主,學生與親子共同組隊參加,競賽項目有團體朗讀、幼兒園歌謠組、親子歌謠組。參賽的成員,需要一至二位新住民的學生或家長,透過團體比賽,親子和同學間,能彼此學習和培養團體的向心力。每年的比賽,總是吸引各校組隊參加,在競賽台上,我們看見各校語文教學的璀璨成果,也看到了多元並存的文化圖像。有的隊伍穿上東南亞國家的傳統服飾,唱著東南亞語系的歌謠,或用童真稚嫩的聲音朗誦著文章,宛若一場嘉年華般的精采。
今年度報名的隊伍中,越南語朗讀和親子歌謠占國小東南亞語文競賽最大宗,這也反應了越南語是近年來新北市新住民子女學習最多的語言類別。越南語書寫的文字是以拉丁文字母為基礎,再標示聲調符號,對於台灣小學生的學習比較容易入門;它亦是聲調語言,以聲調來區分詞意,只要越南語老師教導基礎的字母讀法,學生按照聲調符號學習,就能唸得八九不離十。越南和我們的文化最為相近,我們的傳統節慶他們也都相同,在服飾上他們會戴斗笠和穿長衫,特別是女生穿著奧黛,類似像中國旗袍的衣服,如此打扮在親子歌謠裡可謂相當顯眼喔!
接下來報名隊伍第二多是印尼語,即為印度尼西亞語,它源自於馬來語,不過和現在通行的馬來語有所差別。印尼是由很多民族所組成的國家,伊斯蘭教是他們最主要的宗教信仰,他們的穿著比較像回教徒,所以在朗讀或親子歌謠表演中,將頭髮包起來加上圍巾,以及連衣裙就是他們最大的特色。
泰國語和緬甸語則並列報名隊伍第三名,表示目前國小新住民語的選修裡,泰語和緬甸語的潛力是不容小覷。泰語是有分等級的,可分王族用語、僧侶用語及一般百姓用語,我們的泰語課本原則是以百姓用語為主。泰國是佛教之國,所以服飾和佛教文化息息相關;緬甸語人數增加則和近來緬甸國家軍政府有關,許多當地華僑移民台灣,造成現今國小擁有許多會講緬甸語的新住民學童。緬甸的信仰多為佛教,朗讀的文稿也和他們的文化有密切相關。
較少隊伍報的是菲律賓語、柬埔寨語和馬來西亞語。菲律賓是亞洲最主要的天主教國家,官方語言是英語,在菲國多數人仍用菲律賓語來溝通,其服飾也和西方文化接近;馬來西亞以伊斯蘭教為主,而柬埔寨則為佛教,不同的信仰會使語言和文化產生獨特的魅力,朗讀內容和傳統歌謠呈現不同的風貌,這些皆能在語文競賽中繽紛綻放。
因應COVID-19疫情的關係,今年原定4月9日的活動取消,各校改採以錄影方式寄至主辦單位學校。不管結果如何,活動競賽是學習成果的展現,即便是這二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我們也在現場看到老師們努指導學生的身影,辛苦播種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期待在師長的共同經營下,孩子的學習之路能穩步的往前行,也透過多語言的選修,讓多元並蓄的文化能在校園扎根茁壯。
參考網站:東南亞語言暨文化資源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