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齊是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每次來到我門診都一副熟門熟路的樣子。這也難怪,明齊來這裡看診三年了,他的個性非常容易跟人打成一片,許多護理師都對他印象深刻。
記得第一次是爸爸帶他來看診,是位沉默寡言的紳士,後來才知道是名建築師。
剛開始詢問明齊的校園生活狀況時,爸爸總是沉思許久後,才吐出三四個字回應我。從他略帶焦慮的堅毅眼神中,可感受到他對孩子的愛,彷彿優秀的建築師,雖然繪製出精美的藍圖,卻苦於應對施工過程中接連而來的突發事件。
記不住學習內容
經過兩三個月的幾次深談,明齊爸爸才比較能敞開心胸談話。他是個傳統的嚴父,對教育根深柢固的觀念就是「熟能生巧」。他對明齊的教養計畫,是絕對不能輸在起跑點。所以早在明齊大班時,爸爸就添購了國小的教科書與參考書,還透過關係,認識了學區國小的老師,為明齊上學預做了各種準備。一切看起來都萬無一失。明齊剛上小一時,也著實讓爸爸感動,問起課業來都能侃侃而談,讓爸爸非常滿意。
在開學後的十多週,當明齊爸爸正忙著事務所年底重要工作,以及接踵而來的下一年度規畫,老師接連在聯絡簿上傳達多次關於明齊忘東忘西,或是在學習過程中極度不專注的提醒。明齊爸爸以為都是偶發事件,請太太協助多加注意,打算等事務所忙過那陣子再好好盯明齊。
不久後,明齊爸媽收到安親班老師的叮囑,說發現孩子對很多學過的內容都必須從頭複習,許多明明在課堂上學過的,明齊卻都沒印象,經過反覆指導、練習,仍舊會犯錯;對國語僅僅掌握了基本的注音符號,在三拼音上老是搞混,至於數學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明齊爸爸瞬間陷入了焦慮,搞不清楚孩子是生病,還是出了什麼狀況。他跟太太跑了好幾次學校和安親班,希望能夠了解明齊的身心狀態。
師長們都認為明齊是學習不夠專注,因為與同學的互動或運動、體育等,看起來似乎沒任何毛病。
逐漸喪失了優勢
明齊爸爸於是帶他來到我的門診,希望能在醫院澈底檢查。
明齊雖是第一次來,卻不擔心我請爸爸暫時離開診間;我先跟他聊了一些常看的動漫卡通,他非常喜歡《我們這一家》裡面的花媽,總覺得花家生活充滿樂趣。
我詢問明齊和家人相處的現況,他說爸爸跟花爸爸很像,在家中話不多,且每天父子間談的都是督促要努力讀書。說著說著,明齊的情緒變得低落,他說爸爸在大班時要求自己先背了很多一年級的教材,所以剛開學時他都覺得很簡單,甚至書本上有什麼他都知道。可是這項優勢沒有維持很久,當學期進入到後半段,他發現很多內容開始變得陌生。
明齊惶惶不安,即使他很想認真學習老師教的內容,卻發現不是那麼簡單。
我看到明齊雙眼有點泛紅,看來他真的很盡力想要達到爸爸的期望,無奈事與願違。
對症下藥解問題
檢查報告的結果,明齊主要是因為小腦的手眼協調能力較差,所以閱讀時本來就容易跳字跳行,寫字的速度也偏慢。
爸爸的超前部署,的確讓明齊剛上小學時一鳴驚人,但隨著課程累積越來越多,明齊的「籌碼」開始消耗殆盡,且逐漸露出學習困難的本質。
當誠心的跟明齊爸爸溝通後,我請復健科安排職能相關的協助,也成功的在這一兩年慢慢讓明齊學習上軌道。這個案例讓我們明白,學習是延續不斷的,即使是短暫的成功,仍要不時關注孩子的成長歷程,方能及早應對任何突發狀況,父母實在難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