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期:友善校園,溫馨傳愛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721421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331期 編輯群
發行人: 侯友宜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總編輯: 張明文
副總編輯: 歐人豪
  劉明超
編輯學校: 柑園國小(110)
執行主編: 陳志鉉
編輯群: 楊玄
  楊非凡
  黃承斌
  張安琪
  薛清松
  林佑威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21年10月29日331
教育交流站
情緒大海中感受自己、別人以及愛
資料來源:桃子腳國小 | 2021-10-29 | 作者:陳祈卉、萬長玉 人氣 299

情緒,像座無邊無際的大海,有時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底下卻暗潮洶湧、蠢蠢欲動地牽引著行動的方向。近來流行深度潛水,深海中探索未知卻美麗的景色總令人們驚艷、嘆為觀止!並且單純只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以及身旁的水流聲。其實,每個人的心中也有一片一望無際的情緒大海,然成長教育中很少鼓勵孩子們了解感受,因此孩子們往往不知自己的內在狀態出現了什麼漣漪,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如何表達自身狀態?擴散到最後雖看似自動消失,毫無影響,實際上卻無時無刻在影響著人生。因此無論在輔導活動課程中或是個別會談中,我們都相當重視孩子的情緒狀態,藉由師長們的教導與關懷,幫助孩子探索自己的內在情緒根源以及生活各層面的影響,並陪伴彼此找到穩定、療癒及成長的力量。

 

*綜合領域輔導活動科中覺察情緒與愛

在情緒系列輔導課程中的順序為情緒感受、辨識與接受情緒、理解情緒、表達情緒、調節情緒,學生最感興趣的往往是第一堂覺察情緒感受課「情緒一牽線」,透過影片、聲音、情境題,也就是視覺、聽覺、生活等種類的刺激,請孩子靜下心來感受當下的感覺是什麼,並且用一條線畫表示感受到的情緒,總共有四乘四-16個情緒種類。老師會發給學生上次課程中探討的情緒形容詞供參考。完成後,大家可自由移動欣賞每個人的情緒感受是什麼以及長什麼樣子,最後以賓果遊戲抽籤請同學回答某一個格的情緒是什麼。賓果遊戲中孩子往往玩得不亦樂乎,且能發現我們看同樣的影片和聽同樣的音樂,但是每個人覺察他人的情緒不盡相同,甚至感受到的強度也不同,學生們在欣賞他人情緒格時,驚呼表示跟自己的情緒反應差很多!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面對同樣的事件情境,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非正向的情緒,一些平常較不容易被表達出來的情緒,例如:窒息感、失控感。此刻老師引導懂得觀察他人情緒的重要性,舉例說明生活常見經驗,例如:明明甲生已經生氣了,乙生卻沒有感覺到,一直在做些讓甲生生氣的事情卻渾然不覺,無形中影響人際關係。另外,同樣的情境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每個人的感受也會不一樣,像是一個人吃晚餐,有些人會感到孤單,有些人就會覺得自由、平靜,強調情緒的多樣性,不只會有單一感受出現;每個人之間會有差異性,只要是自己的真實感受,都是好的,鼓勵孩子接納自己的內在情緒,情緒沒有好壞,反而是協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感覺想法的好機會,進而表現出適當的行為反應,避免一時衝動行為和產生誤會,老師亦可在課程中觀察到負面情緒較多的孩子,並加以關懷。

*在個別會談中陪伴與協助個案探索內在深層情緒

在會談室中,個案帶著各種不同的議題前來,可能伴隨著許多問題行為,例如在課堂中與教師對抗,或是在班級中常常情緒失控等等,讓師長頭痛不已。而在問題行為之下,常常有著複雜的情緒,在慢慢撥開情緒時,可以發現內在其實只是渴望被好好關愛,並且相當脆弱。

在華人社會中並不常被教導覺察與表達情緒,甚至有時因為社會情境與性別因素,展露脆弱情緒是不被允許的。面對兒青族群,當談到自己內在的情緒,常常只得到「不知道」的回應,因此運用不同的媒材與引導相當重要;尤其面對兒童,在有限的口語能力之下,玩具或是沙遊等素材便是兒童的語言,藉由遊戲來玩出自己內在的情緒與感受。

*案例說明-拒學不願到校的芮芮

芮芮今年九年級,第一次見到芮芮,看起來相當內向,抱著抱枕、頭低低的看起來鬱鬱寡歡。芮芮話不多,回應也相當簡短,大多時候皆以「不知道」與聳肩回應。

導師描述芮芮在班級中是相當安靜乖巧的孩子,完全不會讓老師擔心,通常老師們不會特別注意到芮芮,在班級中有一、兩個較親近的同學,通常都是相當安靜的類型。在八年級時,芮芮開始就學不穩定,並且對一位信任的女老師吐露負面情緒,此時師長們對於芮芮內在有如此負面的狀態感到驚訝。

面對不善言辭的芮芮,在會談中口語諮商並不是相當順利,進一步釐清,芮芮表示自己不太有表達自己的經驗,所謂的「不知道」並不是不想回答,而是有些想法與感受但說不出來,並且對於要表達自己深層的內在感受相當沒有安全感。因此心理師使用情緒牌卡與說書人卡片,藉由文字與圖像讓個案有更多元的表達方式,個案也主動提議想搭配書寫。藉由一張張的圖像卡片,個案發揮自己的創意編造了許多故事,從個案的故事中,心理師讀到了故事裡象徵個案的狀態與對應角色,一次又一次幫個案統整,反映給個案,最後個案覺察自己內在有相當強烈的孤單感,也有很多的憤怒與焦慮等情緒,並表達覺得身邊雖然有好多人在關心自己,但沒有人真正理解自己,因為父母對自己嚴厲的教養,自己的需求也一直不被允許好好表達。另外個案在學校感到好自卑,覺得自己在各方面都能力不佳,漸漸的失去到學校學習的動力。

在慢慢理解芮芮的感受之後,心理師引導其嘗試表達自己的感覺與情緒,傾聽並同理,讓芮芮在安全與信任的氣氛下更可以多說一些。另外也邀請父母前來會談,協助芮芮的父母多理解孩子的感受,討論如何調整教養策略,增加對孩子的增強與肯定。最後芮芮找到自己想努力的興趣,考上了自己心中想讀的高職。

老師們只要嘗試去傾聽與同理,給孩子表達內在感受和想法的時間與空間,對孩子來說就是很好的陪伴與關愛。

301.jpg

圖1:學生的情緒表達

3.2

圖2:情緒詞彙

 

3.3

圖3:晤談中使用說書人牌卡引導個案述說

3.4

圖4:兒童個案使用玩具玩出自己的情緒與生活事件等等

 

 
友善校園、溫馨傳愛 我們用「行動」讓愛在校園「轉動」 【跨年級藝術與服務專題、讓生命影響生命】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