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期:運動中心2.0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766751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305期 編輯群
發行人: 侯友宜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總編輯: 張明文
副總編輯: 歐人豪
  劉明超
編輯學校: 雲海國小(109)
執行主編: 劉世和
編輯群: 張育嘉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20年10月15日305
教育交流站
汐止兒童抱石體適能館
2020-10-15 | 作者:郭文瀚/戶外運動、山野教育、體驗教育指導員、北投社區大學講師 人氣 758

1198792.jpg    近年運動與健康風氣盛行,新北市政府也全面推動體育運動之發展,民國105年9月,汐止也有自己的國民運動中心。運動中心坐落於汐止區綜合運動場內,主場館有體適能中心、韻律教室、飛輪教室、羽球場、網球場、桌球室、綜合球場等核心運動設施,也有壁球室、棒球練習場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運動場地,以及兼顧各種年齡層需要而設置的兒童遊戲室、兒童閱覽室與棋藝閱覽室。同時也將基地旁原有的汐止游泳館納入整建計畫,一樓設置溫水游泳池、烤箱、蒸氣、SPA池、兒童池,二樓則變成兒童抱石體適能館,也是全國首屈一指的中島型攀岩牆。

介紹汐止兒童抱石體適能館之前,先來認識一下攀岩吧!十七世紀左右,當時的登山者樂於征服山頭,尤其搶當「首登者」,然而阿爾卑斯山區地勢險峻,越接近山峰處,往往是岩石裸露或冰雪岩混合的險惡地形。為了克服困難的環境,登山者不得不發展出攀爬的技巧與繩索的操作,以便更有效率與安全的攀爬。二十世紀以後,攀岩的水準迅速提升攀岩者可以專心的追求難度的突破,享受攀登的樂趣,於是攀岩終於成為一項獨立的運動。如今攀岩運動更被歸為極限運動(X-Game)。

    基本上攀岩可以分為兩大區塊(以人工攀岩場為例):上方確保攀登(top-roping)是指確保點位在攀登者上方之攀爬方式。亦即攀登主繩已經架好於攀爬路線頂端。先鋒攀登(leading)又稱下方確保攀登,是指確保點位在攀登者下方。抱石(bouldering)是指攀登者攀爬一定高度以下的岩牆,不利用繩索進行確保,而以抱石墊或其他伙伴來保護安全。相對於上攀,抱石所需的裝備較少(攀岩鞋與液態粉),門檻較低,且攀登的樂趣是有增無減。

    1198794.jpg攀岩運動又稱為「岩壁上的芭蕾」,攀岩者在攀登挑戰的過程中,好比在岩壁上跳著芭蕾舞般,有時憤怒一吼,有時凌空跳躍,是不是讓你有一股衝動躍躍欲試呢!因為向上攀登是人的本能,也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潛在的原始欲望,攀登的過程可促使一些化學反應。舉個例子,筆者時常帶學生去新北市各大攀岩場(包含戶外岩場),發現到其實攀岩、爬高都只是一種附加價值而已,最重要的是當你攀登的時候面對超高的牆壁,大腦會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這時心跳加快、血壓上升、異常興奮、能力爆發。爬到一半,人類的本能或說保命機制,促使你用盡全力保護自身安全,突然你發現怎麼那麼高!這時候大腦會釋出「腦內啡」(endorphin),好讓你疏緩一下情緒,類似腦內麻藥。再來終於攀上頂峰,回到地面,而你發現剛才攀登的岩壁及回想過程時,大腦又會配合釋放「多巴胺」(Dopamine),讓你產生愉悅感及成就感。也就是大家樂此不疲的原因,當然類似的活動像攀樹、垂降、高低空繩索活動等都有類似的功能。

以下總結攀岩大致的好處與功能:

1.增強體力:人在岩壁上為了完成登頂的慾望,必須用盡全力挑戰自我極限。在反覆的過程中,體力與耐力便不自覺的逐漸增強。

2.集中力:攀岩時必須全神貫注的留意身體與四肢在岩塊上移動的每個細節,小心謹慎避免犯錯,可以增強對事物的專注程度。

3.進取心:攀岩要征服的不是岩石而是人心。當身體力量逐漸消逝卻要面對看似遙不可及的難關時,是放棄、還是相信自己堅持下去?這是意志力、榮譽感,及超越自我的決心。

4.自信心:攀岩就是要不斷的去挑戰未知與困難,每一次克服墜落的恐懼,每一次完成登頂的喜悅,都更增強了一份自信和強韌的意志力。

5.平衡感:在不斷攀岩的過程中,人體會微妙的配合地形修正出適當的平衡動作,增加身體力量的使用效率;攀登的路線越多,平衡的感覺也將越來越精細。國內外皆有醫療領域將攀岩用來矯治孩童肌肉的發展與手眼、身體之協調訓練上,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6.團隊動能與合作:攀岩做為團隊建立、信任感的活動也是非常適合,透過活動設計與帶領,可以發揮攀岩本身以外很多的價值。

    現在汐止兒童抱石體適能館除了抱石攀岩場外,也多了許多兒童體能設施(有些器材成人也可以使用),更全面與完整的培養與鍛鍊民眾的身心靈。然而身體的訓練可以有很多方法,但最後想分享是心態上的改變:休閒活動不該是工作或課本的附屬品,而是探索自我、培養自信與成就感以及社交技巧很重要的時刻與練習。希冀學員可以將此經驗、自信帶回現實生活與之結合,創造更多元的人生目標,而不光只是跳脫現實生活。就像「阿拉斯加之死」一書作者克拉庫爾最後發現,原來經驗需要與人分享才會快樂與滿足。

1198828.jpg

1198795.jpg

 
新北首座「全齡智慧體適能中心」啟用 雲海國小一百歲了!超美紀錄片呼喚校友「回來吧」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