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期:知識魔法師~ 實驗看見新視界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12111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281期 編輯群
發行人: 侯友宜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總編輯: 張明文
編輯學校: 重慶國小(108)
執行主編: 陳建明
編輯群: 藍如櫻
  戴君庭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9年10月18日281
教育交流站
打開教學的密室.逃脫看見新視界
資料來源:新北市重慶國小 | 2019-10-18 | 作者:郭逸涵老師 人氣 1437

圖一     「希望老師出難一點,不要把我鎖太久啊!」、「每次開始玩之前都覺得很興奮!」、「我本來對自然沒什麼興趣,但老師您設計了密室,讓我對自然充滿了興趣。」…這些來自學生的回饋是密室逃脫融入在自然課程中,學生們對老師所說的話。

      試思考老師處在自己所打造出的教室王國多久了呢?自己是否已建立一套固定化的教學模式,面對公開觀課還是以自己熟悉的劇本在上演呢? 曾有醫療方面研究顯示,面對壓力的天然解藥就是「玩」了,而與同伴進行互動的「玩」,對於身心都有其健康效果。於是,筆者開始翻轉教室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遊戲中的主角,讓學生沉浸在密室逃脫或實境解謎中,改變教學的課堂樣貌,看見新視界。

     圖一 四年級學生運用毛細現象課程所學,進行「毛細偵探事務所」之密室逃脫實境解謎。 
    

      密室逃脫融入教學應用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模式與有限空間當中,尋找線索及利用該環境內現有的物品或工具,完成指定任務或逃離密室。在密室逃脫實境解謎的遊戲過程中,參與玩家需充分溝通交流訊息,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解答謎團。在受限的時間內,解答眾多謎團,玩家無法單憑一人之力,除了需要多人的團隊合作外,亦需運用小組成員的不同特質,在遊戲過程中透過敏銳觀察力、細心度、不同領域的知識推理分析,各發揮所長合作解題,最終解開謎團

    筆者在106-107學年度皆任教自然領域,106學年度進行密室逃脫遊戲學 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生學習表現之影響的教學實驗研究,分別從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來探究學生的學習表現。研究結果顯示,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融入國小自然科對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同儕適應之正向關係、問題解決能力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效果。107學年度,接續發展出不同的密室逃脫的教學模式,分述如下:

一、結合學校食農教育的戶外實境解謎

    利用領域課程原有內容,整合學校中庭的生態園以及過去教育實驗課程推動的「校園可食地圖」,融入AR擴增實境app、形色app,以密室逃脫串連之,發展出「重慶森林」的密室逃脫實境解謎遊戲。學生從平時自然課裡的植物觀察,最後以密室逃脫遊戲綜合評量學生學習情形,學生也在遊戲回饋中表達:除了更認識植物的葉序、特色外,也體會到原來植物也可以像是家人般陪伴的感覺。

圖二


 









圖二 五年級學生結合植物的奧祕課程,進行「重慶森林」實境解謎。


二、令老師害怕的風險元素也能變成密室逃脫                              

    在自然實驗中,凡遇酸鹼火熱等元素常常使教師擔心學生在實驗中的安全,若用於遊戲中豈不更危險呢?筆者抓準了學生熱愛玩密室逃脫的心,在每一次的實驗中不斷強調遵守安全規範的重要性,要不然就沒得完密室了」的話屢屢對學生說著,學生自然而然也養成了良好的實驗規範。在玩室室時,營造如坊間玩危險遊戲時會簽署安全規範書的情境,讓學生在遊戲進行前也不由得認真了起來。在「水深火熱」的密室逃脫中,學習火在生活中的運用更具體鮮明化,甚至運用邏輯思考層層解謎,學生沉浸在遊戲心流中,學習樂此不疲,這不是身為教師的我們最期待的課堂風景嗎?圖三


                                              

                              圖三 五年級學生學習熱對物質的影響,進行「水深火熱」密室逃脫。


三、轉化學生學得頭痛的抽象天文實境解謎

    在筆者的自然教學經驗中,學生凡面對到遠在天邊、觸手不能及的內容總是學得一個頭兩個大,如何轉化抽象思考的學科概念具象化、可操作化,便是教師的重責大任所在了。筆者試著將星空單元設計成「草帽迷航記」的實境解謎遊戲,將教室轉為暗室,運用星象投影讓學生仰望教室天花板,尋找各種解謎線索,找到最終的寶藏,獲得一袋的金幣巧克力。

圖四 當都市叢林裡的學生面對看不到的星空好無感,透過「草帽迷航記」實境解謎來場星空
          下的冒險旅程吧!

圖四 



     曾有不少學者主張教師領導行為是影響學習表現的主要關鍵,認為教師若能充分發揮教學領導的影響力與魅力,必能提升學生學習表現。而筆者為何願意長期投入耗時的密室逃脫遊戲學習設計中,透過Simon O. Sinek的黃金圓環理論來檢視,我想最主要就是那份對教與學應是「好玩的」渴望吧!也因如此,教師如何鼓勵學生學習行為,引領著我的課程設計、教學與多元評量;在學生的學習方面,面對3C世代的衝擊,新增的「科技」領域,帶給學生更多元豐富的刺激與學習策略上的改變。與其學生只利用平板等行動載具玩手遊,何不也讓這些行動載具可以成為助力,豐富課程的變化性與增進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破框的學習-談瑞柑教育實驗課程 教育實驗課程新眼見~聲入人心 關懷如新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