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學生看彼此差異,往往會有獨特的觀察角度。大陸微信上有人分享多位陸生在台灣的生活感想,在靜宜大學交換的陸生Sasha比較兩岸差異說,在台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人站在一個至高點」,每個人都尊重他人並且自愛,這一點從小處可體現在隨處可見的身障者設施,以及永遠穿戴整潔並和人打招呼的清潔工阿姨。
微信號「台灣達人」最近刊登三位在台陸生的生活體會,以及對兩岸社會差異的真實感受。
在政治大學當交換生的Karmi指出,初入台灣時被沒有垃圾桶放置的街道所驚嚇,因垃圾分類、每天跑樓梯集中扔垃圾而心情煩躁,聽到使用免洗筷需付錢而納悶,也被清澈如明鏡、沒有汙染的湖海而驚艷,所有一切讓他驚訝、也讓他感動。
Karmi表示,從旁觀者看,這是台灣公民素質高的體現,但在他看來,這種環保意識和對生活環境的責任感早已植入台灣人意識中、融入到生活習慣。
他還說,台灣人對於台灣所持有的那份熱愛與自豪,大概是因為這片土地是他們親手用心守護和珍惜的吧。
Sasha是在靜宜大學的交換生,她提到一事值得反思,為什麼台灣在被日本殖民多年後,仍然能較好的尊重保留傳統文化,並將其與外來文化很好的交流並存?反觀大陸呢?
她認為,對傳統文化的愛戴可體現出對人性的尊重,在台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人站在一個至高點,每一個人都尊重他人並且自愛,這一點從小處可體現在隨處可見的身障者設施與永遠穿戴整潔和人打招呼的清潔工阿姨。
在世新大學就讀的Xiaoting說,在台灣,她總會很不好意思,因為總被人盛情的招呼,有時連讓座也會被溫暖地回句「對不起」。
Xiaoting提到,偶然一次看見,一場籃球賽後,不管是輸家還是贏家,兩邊的大男生都會一起大聲向對方說「謝謝」和「辛苦了」。
她還說,有天比完辯論賽,最大的喜悅不是順利完成,而是同學都走向她,表達他們的認同和鼓勵。甚至「對方辯友」也會對剛剛的唇槍舌戰表示歉意。她因這種表達善意的習慣而感動。
她觀察到,「謝謝」和「不會」(不客氣),幾乎成了每個台灣人的口頭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