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期:新住民子女教育輔導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76894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43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樹林國小
執行主編: 林烈群
鄭可偉
編輯群: 林烈群
  鄭可偉
  林冠良
  廖美芬
  劉展君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4年5月2日143
教育交流站
新住民子女教育輔導「教案教材」-我的家人
2014-05-02 | 作者:武林國小附幼教師 廖藪芬、張惠裕、楊如容 人氣 5585

新住民子女教育輔導「教案教材」-我的家人

武林國小附幼教師 廖藪芬、張惠裕、楊如容

大單元名稱:武林家族  

活動名稱:我的家人

日期:102.9.30 ~102.10.4

活動目標:

   1.認識中文、英文、印尼文和越南文「我」的文字。

   2.學習說出中文、英文、印尼文和越南文「我」之唸法。

3.知道家人的稱謂名稱。

4.依據家人的族群或國家的衣服分類配對

5.運用美勞素材,創作「甜蜜的家」立體工作品

6.分享家人對自己的照顧與關愛

 

教學流程:

一、引起動機:

     (一) 自由發表「我」

     (二) 多元文化繪本「回外婆家」與教學手偶/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三)繪本「木偶的家」/漢湘文化

       「木偶的家」影片摘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piWEGP9PfY

     (四)家的圖片,摘自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safe=active&biw=1093&bih=446&tbm=isch&sa=1&q=%E5%AE%B6&oq=%E5%AE%B6&gs_l=img.12..0l10.46718.46963.0.48684.3.3.0.0.0.0.105.245.2j1.3.0....0...1c.1.41.img..2.1.100.RZ_Kn_Cm1_s

 

二、發展活動                                                                                       

  (一)點點貼字~我的中文、英文、印尼文和越南文

        語-中/大-1-6-1知道各種文化有不同的書面文字

        社-大-3-3-1尊重與欣賞各種族群的語言、生活習俗與慶典活動

 (二)集體創作「文字&形狀列車」

        語-小-1-6-1辨別文字和圖像

語-中/大-1-6-1知道各種文化有不同的書面文字    

  (三)認識「我的家人」稱謂大考驗

        社-小-1-4-1感受家人對自己的照顧與關愛

      社-中/大-1-4-1覺察自己及與家人間的相互照顧關係

  (四)製作「我的家人紙娃娃」

        認-小/中/大-2-3-1依據特徵為生活物件分類並命名 

   (五)創作立體工~「甜蜜的家」

        美-小-2-1-1享受玩索各種藝術媒介的樂趣

        美-中/大-2-1-1玩索各種藝術媒介,發揮想像並享受自我表現的樂趣

   三、綜合活動

     (一)分享「我的家人紙娃娃」是哪一國家的人

     (二)展示「甜蜜的家」作品

     

教學過程/省思/評量

    團體討論「我」,師生共同在白板上繪出「我」的主題網,觀察發現大班幼兒熱絡參與討論,說出自已的身體名稱、喜歡玩的是什麼;中班幼兒有的參與討論、有的一直看著老師;小班一聽到我的媽媽、爸爸等家人的稱謂,就開始聊天:「我有媽媽,我媽媽早上…」很有趣的大中小混齡學習型態。

    再進行點點貼字~「我」的中文、英文、印尼文和越南文。老師針對班上幼兒的背景,教幼兒中文、英文、印尼文和越南文「我」之唸法,及請幼兒利用點點貼紙,依老師的鉛筆字來貼文字,幼兒認真專注的貼完點點貼。貼完後,還會告訴老師想要再貼哪一國文字,幼生已了解到不同國家文字和語言的差異性,希望進而培養他們在生活中會主動覺察不同的文字和語言。  

  幼兒利用形狀色紙做成了輪子、火車頭,結合正方形的點點文字貼當成車廂,集體創作出了這二列火車,加上各式的色彩,形成了彩色的火車,很美麗喔!幼生完成作品後,老師佈置在外面的走廊,幼生常會去欣賞作品,也會評論為什麼這個輪子像花一樣、為什麼這個車廂只有一個輪子,也會去練習唸字,幼兒會沉浸在藝術創作中。

 

    接著,請幼兒訪問家人,「媽媽是從哪裡來?」「在哪裡出生的人?」幼兒的紀錄如下:

        S19:我媽媽是台灣人。

        S16:越南人,因為媽媽會說越南話。

        S8:媽媽從阿嬤的肚子出生,是阿美族,阿嬤會說阿美族話,所以是阿美族。

        S1:我媽媽是印尼人。

        S15:我媽媽是排灣族、爸爸是英國人。

 

    再透由學習單認識「我的家人」稱謂大考驗,幼兒介紹自己的家人,知道家人的姓名、使用的語言,以及如何照顧自己,也讓其他其他小朋友了解每個家庭的不同情形。

 

 

 

    於是,老師分享多元文化繪本「回外婆家」與教學手偶,幼兒想製作「我的家人紙娃娃」,做一個穿著不同服飾的家人紙娃娃。先畫出家人的頭,再選要哪一個族群或國家的衣服。配對製作好後,每個人分享自己的作品~「我爸爸媽媽穿上越南的衣服」、「我媽媽穿了印尼衣服」…,藉由實際製作又加深孩子們對不同服飾的印象了。

 

    欣賞「木偶的家」繪本或影片、各種形式「家」的網路資訊之後,幼兒想要給家人蓋一個溫暖的房子,創作「甜蜜的家」立體工,於是用水彩在紙盒上塗自己喜歡的顏色,待水彩乾了後,和幼兒討論,房子怎麼裝飾,怎麼把它變漂亮,老師準備了美勞角的材料,幼兒開始自由選擇想要的素材,最後一個個甜蜜的家完成並分享!

 

偶 發 記 事

   今天午餐後,聽到幼兒之間的對話,

   S1分享自己的媽媽是印尼人、爸爸是英國人。討論活動結束後點心時間,S2:「S1媽媽是印尼人,S12的爸爸是阿美族、媽媽是泰雅族,那我媽媽都沒有告訴我是哪裡人?」

    老師回應說:「你可以回去再問媽媽!」

    在旁的S23:「我媽媽是大陸人,跟我爸爸在大陸」。

    原來多元文化素材進入課程,會激發幼兒對自己的出生文化背景萌發興趣去探討,我慢慢體會到多元文化課程的意涵。

武林國小附幼

 

 
新住民學童放學後課業的照顧 新住民子女教育輔導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