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期:藝術與人文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777372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31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新莊國中
執行主編: 呂秋萍
蘇如香
編輯群: 曾俊逸
  陳順興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3年12月6日131
教育輿情
教育論壇:12年國教關鍵在做好配套措施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35667 | 2013-12-06 | 作者:台灣立報 人氣 1411

12年國教即將在明年正式實施,隨著時間點逐漸逼近,師生家長對未來似乎益加茫然。《天下雜誌》日前公布「12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調查顯示學生壓力不減反增,結果符合一般預期,卻也同時提醒我們:12年國教仍存在諸多缺失,主其事者唯有對症下藥、挹注更多資源才有可能贏得社會信任,也唯有贏得社會支持,這個影響深遠的重大政策才有成功的機會。

《天下雜誌》的調查顯示:有43.1%的國中學生面對課業時感覺高度壓力,感到中度壓力者則有43.3%,至於壓力來源主要來自考試壓力(40.2%)與父母期待(26.9%),此外,有31.3%的學生,對於老師上課內容只聽得懂一半以下;有30.8%則認為上學是件浪費時間的事;77.86%的學校,仍以「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為主,而48.5%的學校仍會公布學生考試成績排名,僅有39.2%的學生同意「12年國教實施之後,會真正為自己讀書,而不是為考試而讀」,有60.8%的學生表示不同意。

持平來看,《天下雜誌》的調查確實揭露許多值得探討的現象,其中,最應該重視的,莫過於學生沒有因為12年國教而提升自主學習意願,筆者以為,如何提升學生學習意願直指12年國教核心價值,必須持續關注;至於有關學生壓力問題,以及教師教學專業不符社會期待一事,或許還需要進行更精確的解讀。

可能存在沒有壓力的學習嗎?
眾所周知,台灣學校教育長年被升學主義宰制,幾個世代的學子深受其害,為使學生從高度競爭的升學壓力中解放,進而落實正常國教。過去20年來,如何減輕學生壓力一直是各界關注焦點,具體方案主要表現在入學制度的改變,例如,以指考、基測取代大學聯考與高中聯考、推動社區高中、提高申請入學名額等。基本上,12年國教政策也試圖透過逐年提高免試升學比例以減輕學生壓力。

也正基於這樣的社會期待與政策設計思維,輿論以「是否減輕學生壓力」檢驗相關教育政策,或依前揭調查報告質疑學生壓力不減反增,甚至據以認為12年國教必以失敗告終,並不讓人意外。

筆者的看法是,如果12年國教僅停留在升學管道上打轉,僅停留在對「超額比序」的討論上,以為這樣就能減輕學生壓力,實無助釐清政策價值,甚至可能因此迷失政策目標。

必須再次指出,從75學年度起,國中畢業生「就學機會率」就已超過百分之百,目前除了主動放棄升學的國中生外,想要升學的國中畢業生均有學校可以入學。亦即,國中生的壓力主要不在於能否升學,家長的焦慮也不是因為擔心子弟無法升學,困擾師生家長的不外是,依新制度學生能否進入「理想的」學校就讀?家長徬徨的不外是,如果子弟就讀的是「不理想的」學校,孩子的未來是否將因此落入「失敗組」而致難以翻身?

不難預見,即便採取全面免試的升學方式,師生家長還是要面臨擇校壓力,學生壓力或者家長的恐慌,表面上看似來自考試,實則來自爭取進入少數名校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分析,多數家長老師期待子弟搶進明星高中,則反映了想要出人頭地的社會氛圍,就這個角度而言,12年國教不會解除師生家長的集體壓力,如果整體社會不能真正放棄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不能打從心裡認同職業平等與尊嚴勞動,就算台灣實施16年國教,恐怕也難以改變社會的集體焦慮。

這恐怕也是我們耗費巨大社會資源,企圖建立符合公平的超額比序計分方式,卻少有所成,甚至引起更多紛擾的根本原因。從來不存在沒有壓力的學習,與其深陷改變升學方式以減輕學生壓力的迷障,不如正視社會現實,積極與社會對話,唯有如此,12年國教高舉的「成就每一個孩子,提升中小學教育品質」的核心意義,才不會成為一句口號。

教學方法不僅是技術層次問題
此次調查顯示,有高達77.86%的學校,仍以傳統「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為主,論者深以為憂,認為老師必須改變教學方式,否則如何推動12年國教?對此,教育部則回應,已將今年訂為「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年」,正積極推動「518課程」(5堂課、共18小時的增能研習),以協助國高中老師做好12年國教的準備,並通令所有國高中教師均須在明年7月底前完成研習。

我們完全支持教師必須精進教學專業,表面上,教學現場似乎也是最容易進行調整的場域。然而,應該提醒的是,教師的「教學」其實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技術層次問題,教學相當程度是教育改革、社會氛圍、家長要求、學生學習態度、教師角色期待的最終產物。職是,絕不能以技術問題小看教學背後複雜的社會因素,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法的同時,也必須理解家長對教師在升學績效上的角色期待,唯有創造條件,從源頭解除教師在升學主義桎梏下的壓力,中學教師的正常教學才有真正實踐的可能。

多數家長對一個中學教師的期待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有能力讓學生上理想學校的老師才是好老師,一個不常考試的老師,或是一個願意嘗試多元教學方式的老師,都可能需要花費更多功夫向家長證明自身的能耐。

單就技術層面來說,教師的教學或有高下優劣之分,但即便是教學技能有待提升的老師,恐怕也極少會有那種抱殘守缺、照本宣科到底,不願自我提升的想法。真正的問題是,僅憑教師單方面的熱忱與調整,不僅無法根本改變教學受外在大環境左右的現實,恐怕還會窄化問題、模糊焦點,讓人誤以為只要解決教師教學,12年國教相關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試問,如果社會還是以有多少學生升上明星高中做為衡量國中「辦學績效」的指標,國中端可能真正改變考試領導教學的氛圍嗎?如果教育行政充斥台中市教育局長吳榕峰這樣公開宣傳「一綱多本增加學生壓力」的冗員,社會迷思可能改變嗎?學校可能回歸正常教學嗎?

正視問題 對症下藥
《天下雜誌》的調查已然充分反映家長焦慮,然而,家長壓力古已有之,也難以脫離社會主客觀條件的制約而自行消失。應該看到,升學技術、社會觀念、家長壓力、教師教學其實是個環環相扣的輪迴,主政者不能只是呼籲家長別緊張,不能只是要求教師改變教學方式,只有真正端出足以讓社會信服的措施,才能提供教師調整教學方式的社會基礎,並從根本上化解家長疑慮。

再清楚不過,師生家長之所以對12年國教有所疑慮,之所以對未來感到徬徨不安,之所以不信任技職教育,低成就學生之所以放棄學習,多數學生之所以不是為自己讀書,說到底,正是「高中職均優質化」、「國中小補救教學」、「國中適性輔導」等措施未達預期成效的必然結果。教育部必須正視問題、對症下藥、全力以赴,須知,這是獲得社會認同的必由之途,也是12年國教能否達成政策目標的關鍵。(全國教師工會文宣部主任)


(圖說)《天下雜誌》針對全國各縣市7至9年級國中生進行的「12年國教國中現場大調查」於2013年11月26日發表,由〈右起〉《天下雜誌》教育特刊總主筆許芳菊、12年國教民間辦公室執行長謝國清、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潘慧玲與中華民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共同解讀調查報告中在教學效能、學生壓力來源與學習工具等面向所彰顯的意義。(

 
新莊國中三年獲<全國輔導中輟學生有功學校>殊榮 「陶」在竹中的「藝」想世界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