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環顧國內擊鼓藝術團體在這十幾年來如雨後春筍,一一浮上檯面,其中包含享譽國際的優人神鼓、十鼓、及最近在電影上大鳴大放的「九天」表演藝術團體。這些團體除了表演外,也有屬於自己的教學系統,大力的推廣培育下一代擊鼓人才。筆者有幸在十幾年前在校服務時接觸到國內在擊鼓教育享有盛名的林玉龍主任,對於林主任在國內外教授擊鼓藝術除了不勝欽羨之意,也對其傳承之鼓藝內涵有了探求之意,恰好林主任在民國99年自服務單位退休後,隨即成立屬於自己的「義秀鼓藝工房」,因林主任出生於泰山,對斯土懷有感恩之心,去年(2012)鼓隊獲得新北市擂鼓大賽青少年組第一名,接下來參加了「全國鼓王爭霸賽」,也有突出的表現,今年(2013)更獲得全國鼓王爭霸賽,傳統鼓樂第一名--金鼓王的殊榮。本篇文章除了親自拜訪林主任探討鼓藝教育傳承外,並就其源流略作介紹。
二、創辦人背景
要了解「義秀鼓藝工房」,首先一定要介紹林主任的學習背景,出生於泰山鄉山山腳下的林主任,從小就跟著開國術館的祖父學習武術,也開始了接觸擊鼓、舞獅,從師專畢業後,一方面把自己所學貢獻給所執教的學校,另一方面也多方探求,後來到馬來西亞做鼓藝交流時,也把馬來西亞的鶴山鼓及二十四節令鼓引進國內,同時汲取了國內優人神鼓擊鼓精神,並揉合了日本太鼓的技巧,遂創造了工房豐富多元的內涵。
工房內林主任聚精會神替新鼓上色
三、創辦「義秀鼓藝工房」的動機
談到為何在退休後還創立工房,林主任說:「能夠平平淡淡很圓滿地退休,這一輩子可以說是非常地順利,所以抱著感恩的心,覺得我應該有那個義務將自己所學貢獻給成長的故鄉。所以回到了泰山創立了義秀鼓藝工房,希望藉由教育的機制,將自己所學的皮毛能夠教給鄉裡面的青少年。」這是林主任的第一個真情告白,感謝社會、國家給他一個平穩的生活環境,在他退休而又有能力時候,回饋給這個他從小生長的地方—泰山。這是他創立工房的第一個動機,接下來主任也談到也為了感恩他的父母親,所以用父母親最後的一個名字作為工房的名字。最後主任笑笑說,第三個是為了自己的回憶,覺得自己漸漸地老去,為了避免等老的時候沒有什麼好回憶,所以趁還能動的時候,能夠為自己、為社會多做一些事情。
三、招募的學員來源及背景
因為工房就設在泰山區同榮國小附近,很好奇的問到工房的學生來源及所需背景時,主任斬釘截鐵的說:「不須要背景,只要想學,零拒絕。教育的理念就是學生想學,我就會很高興的教他們。目前學生的主要來源,都是泰山的子弟,大部分都是同榮國小的學生和附近其他小學,隨著這些孩子慢慢長大,就會到國中到高中。還有一些新莊來的學生,當初是新莊鼓藝團的學生,從小學一直學到大學,都是跟著我學了很久的學生」,林主任繼續說:「站在教育的立場,只要學生想學,絕對不拒絕的,不管它的背景如何,讓我們的下一代,得到比較周全的教育,這是我的學生的來源和背景。」
四、主要學習鼓藝內容
再來請問到工房內傳授的鼓藝有哪些時,林主任說:「剛開始會從二十四節令鼓入門,二十四節令鼓具有一些文化背景,這些文化背景是馬來西亞88年創立的時候一直衍生過來,再來是自編的鼓曲,根據個人的文化背景想要詮釋哪些意涵,就寫出這些曲子讓學生學習」,主任繼續說:「這樣做的最主要目的是驗證你打鼓的方式跟你想要詮釋的內涵是否契合,這個是屬於技能部份。」
五、鼓藝的源流
因為筆者曾經跟隨林主任二次造訪馬來西亞,親眼見過二十四節令鼓在當地興盛繁榮景象,從基層的小學,例如從南強華小到全國各地的中學及中華會館,幾乎有華人的地方都成立二十四節令鼓隊。2001年也參加當地二十四節令鼓大賽,當時從各地而來的精英隊伍一一上台,就被整齊的隊伍、繁複的肢體動作、及精湛的鼓藝所深深震攝,林主任多次造訪馬來西亞,跟當地傳統表演技藝團隊也有深厚情感,因此繼續追問工房內這些鼓藝當初的來源時,主任道:「二十四節令鼓是1988年的時候在麻六甲所創立的,那時候以九顆鼓做表演,慶祝第九屆舞蹈節,效果很好。所以馬來西亞的六個組織,像福建會館,客家會館、潮州會館、廣東會館、海南會館再加上他們的華總就各捐了四顆鼓,就二十四顆,請他們的書法家在鼓桶上寫上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再將農稼的動作跟擊鼓做一個結合,它是融合了傳統的文化、二十四個節氣跟書法藝術跟西洋的音樂教育,因為它是用音符記譜,再加上武術動作、農稼動作跟擊鼓做結合所形成的擊鼓藝術,是創始人陳再藩跟陳徽崇老師將它命名為二十四節令鼓。我在1998年將二十四節令鼓引進台灣,2009年二十四節令鼓被列為馬來西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一個新創的表演藝術在二十年內被列為國家級文化遺產這是很不容易的。它是世界上擊鼓藝術可看性非常高的一個部份,目前馬來西亞對二十四節令鼓的推廣不遺餘力,這是目前馬來西亞二十四節令鼓推廣的狀況。」
台灣近十幾年來談到傳統藝術電影一定說道黃飛鴻的佛山武術,所以好奇的問,工房內也教授鶴山鼓,和佛山鼓有哪些關聯?主任說:「我們講佛鶴、佛鶴,鶴山系統是我當初在馬來西亞跟著蕭斐弘師傅學習的,只知道它是廣東舞獅的一個派別,在兩年一次的雲頂舞獅獎金賽裡,結果鶴山系統大放異彩,所以很多人慢慢的願意來學習,鶴山是一個地名,蕭師傅的技藝又為世界所肯定,所以我把他的通心鼓帶到台灣來,教給我們的下一代,鶴山鼓的每一個節奏都跟動作契合的非常好,找到機會我都會把所學教給我的學生。」主任語重心長續道:「擊鼓及醒獅的學習其實都是一個表徵,真正的目的是要傳承禮教,主要是要教學生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幫助他人,知道感恩、學習包容,這是我們主要的教學目的。」
六、目前創作的曲目及表達的意境
工房曾參加一些擂鼓大賽,就其表演的形式內容和二十四節令鼓又有所區別,因此也請教主任最近的表演曲目及所蘊含的意義,主任說:「目前這首曲子的曲目命名為『奔騰』係以觀看浪潮變化為創作靈感,將內心對世事的體悟,藉由鼓聲的高、低、輕、重、急、緩,作一適切的詮釋。鼓聲由輕緩起始,連綿不斷,層層疊疊,交織錯落,澎湃洶湧。配合武術功架,大開大闔,冷靜強韌,揮灑自如。擊鼓者師法潮水,廣蓄能量,順勢而為,柔韌謙恭,圓融為要。」,聽完主任之言,甚是欽佩。
工房演出「奔騰」照片
七、醒獅的學習傳承
工房內也教授醒獅,但和外面醒獅團高難度的表演相似嗎?因此請教工房內指導學生的部份,主任說:「醒獅就是廣東獅,因為黃飛鴻的電影在台灣很流行,所以醒獅就被一般人慢慢所接受。所以我們在工房裏也教學生舞獅,舞獅最重要的是學習廣東獅,我們泰山鄉有舉辦一個國際獅王節,有邀請各國優秀的團隊來演出,因為這個環境跟個人的背景,所以我教學生打鼓時,時間允許之下順便教他們舞獅,但是教他們的都是很簡單的,應景的,難度比較高的,像梅花樁,就不教了,因為怕他們受傷,這只是附屬在鼓藝學習的一小部份,那學的東西很傳統,我將台灣80%學校所學的舞獅再跟馬來西亞鶴山系統做一個融合。我的學生,除了學醒獅之外也保留了傳統鶴山鼓藝,這是教醒獅的一個潛在意義及內容。」
八、醒獅的學習內容
再追問醒獅的學習內容時,主任續道:「以學術的觀點來看,必須在認知的部份先傳授,所以學生學醒獅,必須先理解醒獅的歷史,沿革甚至是傳說,還有過去創醒獅的一個概念跟發展趨勢還有醒獅會發展到哪一個位置,這是屬於認知部分。第二個是技能部份,技能部份就是醒獅的技巧,醒獅的技巧有很多種,醒獅的技巧有很多種派別。我們的作法是傳統的鼓法跟鼓聲作配合,來教學生一些醒獅的動作。
第三個就教他們演出,演出是一個過程,他的目的是要學生藉由不斷的演出增強自己的信心,反思自己的學習是不是認真,學習的效果和目的是否達到,所以我們醒獅的教學就包含這三種。」
九、未來的表演計畫
表演也是促進學習的一大動力,因此詢問林主任關於工房未來的表演計畫,主任說:「義秀鼓藝工房成立也沒有很久,不到三年,但是他的前身是泰山鄉青少年鼓團,已經超過四年,所以整個來說已經超過七年,做過的表演也不少了,曾經在鄉裡面、外面接受邀請,如果時間允許我們都會參加,做過的大型表演也記不太清楚,最少也有一百多場以上,目前我們把教育放在最前面,所以我們在表演上會慎選場合,盡量是正派、政府辦的場合我們會接受邀請,其他的我們都會慎重考慮。
為了增加學生技術跟增加經驗和義秀鼓藝工房創團的目的讓社會了解,所以計畫每隔一段時間,在廟口做一個小時以上的演出,他的目的除了讓學生歷練外,也希望透過這樣的機會推廣鼓藝,這些都是沒有任何酬勞的,再來就是比賽,比賽就會有動力,這個團最近參加新北市民俗體育競賽的擂鼓賽獲得第一名,再參加全國鼓王大賽得到傳統鼓樂第一名金鼓王殊榮。第三個部份是交流,除了跟國內鼓團交流外,也計畫帶他們出國,如果可以的話到馬來西亞或其他地區,一方面做交流演出,再來是慰勞他們的辛勞。」
十、工房未來經營的展望
最後關心工房未來方向和展望,也請教主任此一問題,主任也很客氣回答:「我期望這些孩子在大學之後,大約三、四年後,對於鼓團的訓練還有演出,也就是整個鼓團要交給學生,我只在幕後負責諮詢,也就是顧問的角色,有關於鼓的維修跟製作部分,我希望在八年內讓學生完全掌控,因為八年後我也六十歲了,應該多花點時間在家裡,也讓學生有一個目標,知道要努力學、知道一個鼓團的運作方式,還有實際參與經營,甚至整個工房的營運,也能讓他們知道,這是我對逸秀鼓藝工房的期許。」
拜訪完主任,深深為他對台灣擊鼓藝術的貢獻深深表達感謝,最重要的是融入鼓藝中教育我們下一代孩子重視傳統良善的品格,孝順、知恩,深感敬佩,也期望工房能有更傑出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