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期:人權教育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79087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14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執行主編: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3年8月9日114
教育線上
人權法治教育與批判思考
資料來源:新北市中和區中和國小教師 林作逸 | 2013-08-09 | 作者:中和國小教師 林作逸 人氣 2452

人權法治教育與批判思考

林作逸

新北市中和區中和國小教師

新北市國教輔導團人權教育國小組兼任輔導員

壹、前言

教育部(2003;2008)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1]中指出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而法治理念之建構,除透過法治教育教材編纂、研習及教學等方式逐步推行,使學生於法治教育課程了解法律意涵與精神外,更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尊重人權及崇尚法治之正確觀念,進而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問題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見之民主風範,以導正昔日教條式教學之傳統刻板觀念(李漢中、羅德水,2007:34)。

再細究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教育部,2008),其課程目標之一為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步言之,此種批判思考、價值判斷能力亦為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也讓我們檢視社會上有哪些問題是違反人類尊嚴,以及涉及公平、平等的問題,並建構一個美好社會的「人權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基本理念。具體而言,人權教育課程的目標即是透過人權教育環境的營造與「經驗式」、「互動式」、「參與式」的教學方法與過程,協助學生澄清價值與觀念,尊重人性尊嚴的價值體系,並於生活中實踐維護與保障人權。而此更與批判思考能力的培養極為有關,亦即透過批判思考能力的涵育,更能落實學生人權法治觀念與素養。

綜合以上,法治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其目標應為培養具民主素養和法治觀念的國民,而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踐上,如何以人權保障的觀點做為推動法治教育,並培養學生需要的批判思考能力以養成未來優質公民,乃係本文探究的動機與目的。

貳、九年一貫課程中的人權法治教育

在九年一貫課程中,法治教育並未獨立設科,但課程綱要中的基本理念部分即提到培養人民的「法治觀念」為教育的目的之一,在基本能力「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項下的說明中亦提到「遵守法治與團體規範,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教育部,2003;2008),可見法治教育在此課程中仍受到相當程度的關注。而法治教育的正式課程主要係安排在社會學習領域之中,而在其他領域,也有融入法治教育的情形。另外,人權教育列入重大議題之一,而人權教育與法治教育亦有若干重疊之處(洪如玉,2004;翁國彥,2004)。

二、九年一貫課程的法治教育內涵

教育部(2003;2008)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指出培養人民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係教育目的之一,九年一貫課程應該培養具備民主素養之健全國民。故課程理念應涵詠民主素養以適應現代生活需要,而此涵詠民主素養即為法治教育實施之依據(蔡慧雯,2005:39)。

(一)社會學習領域

(1)法治教育課程目標的建構

社會學習領域的目標應該兼顧認知、情意、技能,三者彼此有不可分割之關係。雖與法治教育直接相關者為第5項: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惟法治教育的實施應不僅限於該項目標,更甚者,法治教育涉及情意的價值判斷與選擇的學習,涉及認知與情意的交互影響,認知是情意學習的起始,情意是認知學習的動力,而技能與行為的實踐則是學習的自然結果。蔡慧雯(2005:40)曾參考社會領域學習目標為基礎提出法治教育目標有9條。分析如表1:

表1 法治教育課程目標

 

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目標

法治教育課程目標

認知

1.瞭解本土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

1.瞭解法律產生之不同地區社會文化因素,及現行法律生之時代背景。

2.瞭解人與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之多元交互關係,以及環境保育和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2.認識法律的功能。

3.充實社會科學之基本知識。

3.充實法律基本知識。

情意

4.培養對本土與國家的認同、關懷及世界觀。

4.培養尊法崇法的態度。

5.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5.尊重個人權利。

6.培養瞭解自我與自我實現之能力。

6. 培養民主素質、法治觀念以及負責的態度。

技能

7.發展批判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7.發展對法律及制度相關問題的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

8.培養社會參與、做理性決定以及實踐的能力。

8.培養表達、溝通及理性決定、實踐的能力。

9.培養表達、溝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9.培養蒐集法律資訊能力

10.培養探究之興趣以及研究、創造和處理資訊之能力。

資料來源:蔡慧雯(2005:40)

(2)主題軸及能力指標與法治教育

社會學習領域九大主題軸中,第五主題軸「自我、人際與群己」與第六主題軸「權力、規則與人權」與法治教育有關,現將依第五、六主題軸與法治相關內涵所訂出之國小能力指標列出如下:

表2 國小階段社會領域與法治教育相關能力指標

能力指標編號

能力指標內涵

5-1-1

覺察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

5-2-1

舉例說明自己可以決定自我的發展並具有參與群體發展的權利。

5-2-2

舉例說明在學習與工作中,可能和他人產生合作或競爭的關係。

5-3-1

說明個體的發展與成長,會受到社區與社會等重大的影響。

5-3-2

瞭解自己有權決定自我的發展,並且可能突破傳統風俗或社會制度的期待與限制。

5-3-5

舉例說明在民主社會中,與人相處所需的理性溝通、相互尊重與適當妥協等基本民主素養之重要性。

6-1-1

舉例說明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其目的而影響他人或其他群體的歷程。

6-2-1

從周遭生活中舉例指出權力如何影響個體或群體的權益(如形成秩序、促進效率或傷害權益等)。

6-2-2

舉例說明兒童權(包含學習權、隱私權及身體自主權等)與自己的關係,並知道維護自己的權利。

6-2-3

實踐個人對其所屬之群體(如家庭和學校班級)所擁有之權利和所負之義務。

6-2-4

說明不同的個人、群體(如性別、族群、階層等)文化與其他生命為何應受到尊重與保護,以及如何避免偏見 與歧視。

6-2-5

從學生自治活動中舉例說明選舉和任期制的功能。

6-3-1

認識我國政府的主要組織與功能。

6-3-2

瞭解各種會議、議會或委員會(如學生、教師、家長、社區或地方政府的會議)的基本運作原則。

6-3-3

瞭解並遵守生活中的基本規範。

6-3-4

列舉我國人民受到憲法所規範的權利與義務。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教育部(2008:6-7)

(二)人權教育重大議題

法治教育在教導學生守法義務時,更應給予相當的人權教育,使學生在具備尊重他人的生命權、自由權等的概念下,在不侵犯他人權利的程度下加強其法治觀念。教育部(2012:161)在人權教育重大議題之課程綱要中提及「人權教育實際上是關乎人類尊嚴的教育,也就是在幫助我們瞭解『人之所以為人』所應享有的基本生活條件。人權教育的中心思想是不斷地探索尊重人類尊嚴和人性的行為法則,促使社會成員意識到個人尊嚴及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與『包容』是人權的基本概念與核心價值;互惠的權利與責任,則是民主法治社會中每個人所應謹守的共同契約。因此,人權教育即是尊重與包容、自由與平等、公平與正義等觀念的教導,進而促進個人權利與責任、社會責任、全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

而人權教育著重在認知、情意與行為三方面,讓學生對人權有一恆久、正向且一致的態度取向,將人權內化為普通常識與生活習慣,故人權教育的課程目標在認知層面為:瞭解人權存在的事實、基本概念、價值等相關知識。在情意層面為:發展自己對人權的價值信念,增強對人權之正面感受與評價。在行為層面為:培養尊重人權的行為,及參與實踐人權的行動力。本文就人權教育課程目標與分段能力指標(人權的價值與實踐、人權的內容兩大面向)與法治教育有關者整理歸納如表3:

表3 國小階段人權教育與法治教育相關能力指標

 

課程核心內容

能力指標編號

能力指標內涵

認知層面

人權的內容

2-1-1

瞭解兒童對遊戲權利的需求並促進身心健康與發展。

2-2-1

認識生存權、身分權與個人尊嚴的關係。

2-2-2

認識休閒權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2-3-1

瞭解人身自由權並具有自我保護的知能。

2-3-2

瞭解兒童權利宣言的內涵及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基本需求的維護與支持。

2-3-3

瞭解人權與民主法治的密切關係。

2-3-4

理解貧窮、階級剝削的相互關係。

2-3-5

理解戰爭、和平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2-3-6

認識教育權、工作權與個人生涯發展的關係。

情意層面

人權的價值與實踐

1-1-1

舉例說明自己所享有的權利,並知道人權是與生俱有的。

1-1-2

瞭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1-1-3

討論、分享生活中不公平、不合理、違反規則、健康受到傷害等經驗,並知道如何尋求救助的管道。

1-1-4

說出自己對一個美好世界的想法。

1-2-1

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並尊重自己與他人的權利。

1-2-2

知道人權是普遍的、不容剝奪的,並能關心弱勢。

1-2-3

說出權利與個人責任的關係,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

1-2-4

舉例說明生活上違反人權的事件,並討論發生的原因。

1-2-5

察覺並避免個人偏見與歧視態度或行為的產生。

1-3-1

表達個人的基本權利,並瞭解人權與社會責任的關係。

行為層面

人權的價值與實踐

1-3-2

理解規則之制定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1-3-3

瞭解平等、正義的原則,並能在生活中實踐。

1-3-4

瞭解世界上不同的群體、文化和國家,能尊重欣賞其差異。

1-3-5

搜尋保障權利及救援系統之資訊,維護並爭取基本人權。

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自教育部(2012:161-162)

人權教育素來與法治教育有關,人權與法治教育更可說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從人權教育來看法治教育應是說理的教育,而非恐嚇、威嚇的法條教育;不只是以守法或法律常識為重點,更是以養成未來公民須具備的利益衡量、價值判斷、思辨能力為基礎的教育,不能只強調「守法」而不講求人民權利與自由的實質保障。缺乏人權保障觀念的法治教育將無法期待培養出具現代人權法治素養的公民。

參、批判思考的法治教育

知法守法崇法在現代的法治教育內涵中應以人權保障為主,建立守法的習慣不能靠「寓教於禁」的法治教育觀(林佳範,2006:24),而唯有下一代能夠在求學生涯中自然養成民主法治社會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達到法治教育的效果(李永然、林彥均,2006:3-4)。真正的法治教育應該是民主法治校園生活,不僅在「公民」課,更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上應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並給予發表意見的機會。不獨遵守校規是守法的基本訓練,懂得用正當管道來捍衛自己權益等,都也是校園內法治教育所能努力的方向。

批判思考能力對於培養公民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區別資訊、辨別真實與建構的真實等,都有很大的貢獻(Janet,2003)。綜觀教育部(2003;2008)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基本理念裡提及,「教育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基本內涵在民主素養方面應包括自我表達、獨立思考、與人溝通、包容異己、團隊合作、社會服務、負責守法等。其課程目標:培養表達、溝通和分享的知能、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增進團隊合作、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皆與法治教育相關。九年一貫課程目標所欲培養現代國民所需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基本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及反省的能力與習慣,有系統地研判問題,並能有效解決問題和衝突,亦與法治教育有關。而藉由法治教育的實施應可發展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培養學生民主素養。

肆、結論

《教育基本法》第2條明定:「教育之目的為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中亦提及教育之目的在培養人民之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國民。法治理念之建構,除透過法治教育逐步推行使學生於法治教育課程了解法律意涵與精神外,更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尊重人權及崇尚法治之正確觀念,進而具有獨立思考、判斷問題能力,以及尊重他人意見之民主風範。故法治教育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其目標應為培養具民主素養和法治觀念的國民,以及以人權保障的觀點推動法治教育,以培養學生需要的批判思考能力以養成未來優質公民。

對於以人權法治教育來做為提昇學生民主素養、法治觀念而言,除對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涵育有其提昇效果外,更能落實學生人權法治觀念與素養,實值得我們關注與進一步深究。人權法治教育與其他批判思考教學模式相比較,其精神與內涵相同,教師在運用上不須完全仿造或因襲哪一種特定的批判思考教學模式,而可以採行掌握其批判思考教學精神,維繫民主學習氛圍,肯定學生表現,激勵學生表達與提問,深化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彼此之間理性對話,透過教學活動間師生、學生彼此之間的信念檢視、分享和自我檢視,則學生將成為批判思考學習者,教師也將成為批判思考的教學者。對於公民意識與公民素養的提昇亦會有相當成效。

伍、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李漢中、羅德水(2007)。從校園民主、法治教育談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基本權-以人性尊嚴為中心。 環球法學論壇,3,34-53。

洪如玉(2004)。人權教育與其他相關議題理論整合:概念分析、澄清與聯繫。教育資料與研究,59,17-25。

翁國彥(2004)。由法律文化觀點檢討臺灣的法治教育。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慧雯(2005)。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法治教育課程內涵探討-以康軒版第四冊第三本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6),36-51。

林佳範(2006)。論「寓教於禁」的法治教育觀與處罰之教育性意涵。全國律師,10 (6),24-32。

李永然、林彥均(2006)。淺談臺灣的法治教育。人權會訊,82,3-5。

二、英文部分

Janet, M. (2003). Contemporary literacy: Essential skills for the 21st century. Multimedia Schools, 10(2), 14-18.

 

 05

 

 

 

 

 

 

 

 

 

以廁所設施為議題中心的公民參與的人權法治教學



[1] 有關於教育部公佈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可至國教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查詢。

 
【好書教學分享】我們都應該知道--認識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克拉術國際賽 卓越選手齊聚新北角逐桂冠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