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期:數學教學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742709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04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執行主編: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3年6月3日104
教育線上
從課程地圖談國小數學科的有效教學
資料來源:新北市自強國小 | 2013-06-03 | 作者:簡賢昌 人氣 6236

課程地圖記載學科內容演繹的脈絡,也有重要概念之間的關聯與界線,它應該存在於教師的心中,協助教師建構課室的教學。---筆者。

 課程地圖是老師教學的重要鷹架,也是讓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概念與發展的重要參考架構。由於目前國小數學科的課程安排是螺旋式的,常有環環相扣、概念相連、先備經驗需要去理解,如此方能找到教學適當的切入點,並適度安排教材與進度,讓學生能有效學習、拾級而上。而建立在舊經驗、生活經驗上的教材,總是能讓學生以「關聯」、「類化」的方式,快速、輕鬆習得新知識,且深化學習。

以自強國小在承辦本市101學年度國小數學教師課程設計與實作工作坊為例,筆者從旁觀察到教師在設計課程與教材、展示教學內容時,由於對學科背景知識不足、課程地圖不熟,就容易以教科書為主、受到誤導,以致教學步驟紊亂、跳躍,加上對學生學習心理不了解,偏用講述法…種種都是在工作坊常見教師有待成長的空間。

2-國小數學「分數」概念地圖.jpg

 

 

 

 

 

 

 

 

 

 

 

 

 

 

 

 

 

 

圖1 國小分數課程地圖(資料來源:李美穗,2013525,上課講義。)

 

首先,如果教師熟悉教材地位、課程地圖,在教材呈現上就能循序漸進,讓學生學習得到較佳的效果。如上圖1,分數的教學上,先開始是單位分數,並且以連續量(如一個披薩等分成2份,其中一份為1/2)開始,其次離散量(如:一盒雞蛋有10顆,1個雞蛋為1/10),且單位分數個物為1個。而分數的類型,有: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有「量」就可以有加減運算,在情境設計上可以有:連續量(或離散量)之同分母的加法計算、同分母的減法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混合計算。另外,就學生的學習心理學而言,分數的學習,連續量比離散量容易理解,而加法比減法容易計算。因此加法在前,減法其次,加減混合就稍微深一點。

再則,教師不清楚課程地圖,就易受教科書主導,則學生概念的建立就難以循序漸進,流於以跳躍式布題、解說。有不少國小教師並非本科系出身、照本宣科是經驗不足教師的常態,若未深究學生的概念發展,就容易陷入教科書跳躍式教學的陷阱。由於教科書商或礙於成本、頁數或其他的考量,將教科書編輯的傾向簡略,有經驗的老師多半會覺得課本是有相當的「空白」需要去彌補。在教學上,老師本身的地位本是針對學生學習發展、轉化教材讓學生可以吸收學習。如果照本宣科,容易迷思於書本中,忽略關鍵概念解說的重要性,甚至不達要點。

另外,也常見教師不清楚課程地圖、教學要點,在學童尚未建立正確概念前,便先挑戰學童的迷思概念,以致混淆學習重點。例如,在學生未清楚單位分數個物為1個分數概念前,就急著挑戰學生單位分數個物為多個(如一盒雞蛋有10顆,2/5盒有幾顆蛋?),或是以給定單位不同混淆學習(如:一袋蘋果有5顆,其中的1顆是幾袋?2/5袋是幾顆?),甚至過度要求細節(如答案一定要將假分數化為帶分數或整數),而忽略先穩定基礎概念的重要性。再者,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在-培養學生分析、運用、推理…等高層次能力,過度的練習、計算、見樹不見林以試卷、作業的反覆演算、或玩文字遊戲,這些都不是教學的正軌,老師不應以此為教學樂趣,或是做為得分、扣分的手段。

其四,未深究教材內容與課程的發展脈絡,在教學上就容易以教師自身過去的經驗來演繹教學,土法煉鋼。如:在國小四年級面積的教學,忽略單位面積的重要性,以記憶公式取代理解,長8公分、寬6公分的長方形面積,就是 8cm × 6cm =48 平方公分,忽略基本單位面積-每一平方公分的重要性。為讓學童有基本、正確概念,應該是以單位基本面積為1平方公分的方瓦去舖排說明,長有8個方瓦,寬有6個方瓦,所以共有8×6=48個1平方公分,簡寫為48平方公分。當觀念建立起,自然到了高年級就毋須再強調透過1平方公分的方瓦去鋪排,所謂「得魚忘筌」。

最後,或礙於課室雜務繁忙、時間的壓力,讓教師無法充分備課,未熟悉教材地位、課程脈絡,便是尋求自身過去錯誤的、背誦經驗複演於教學。如:分數的除法單元,「分數的除法,就是乘以分數的倒數」,教導學生背誦、計算,老師本身缺乏深究其原由。事實上,乘以分數的倒數可利用「等量公理」(如:  2÷ 2/5 = (2×5/2) ÷ (2/5×5/2) = 5 ÷1 = 5  )理解,或以整數推理(如5÷4,可以看作5×1/4 ,也就是乘以除數的倒數,同理2÷ 2/5 就會等於2× 5/2= 5  ) 來歸納。倘若老師能設計、透過實際的情境例子來解說則效果更佳,也不會流於「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qwe

圖2 自強國小李美穗校長在數學教材設計與實作工作坊的上課情形

 
淺談數學單元:比率與百分率的遊戲運用 新北市6月國際文教月 首發國際文物展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