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起源於英國戶外教育。猶太裔德國人科漢(Kurt Hahn)於1941年在英國創辦了外展訓練學校(Outward Bound School),也就是探索教育的發展起源。科漢(Kurt Hahn)認為學校教育無法提供學生均衡成長的機會。因此研發一套特殊的教育方式。其中成效最好的改革計劃,便是提供學生親身體驗挑戰、突破、冒險的成長經驗。透過探索教育的課程來訓練團隊技巧與人際關係如:成員間的溝通、建立信任關係、衝突管理、問題解決、領導與合作…等。
例如爸爸要教兒子釣魚,爸爸絕不會對兒子說:「來!我們坐下來上課,我告訴你關於如何釣魚的知識!」爸爸帶著兒子和釣具親自到水塘邊,操作給兒子看,要兒子邊看邊學邊。這便是探索教育的映證。換句話說,設計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所習得的經驗,運用到下一次的活動中,以幫助團隊或個人充分成長,在回到實際生活情境時,也能將學習經驗運用出來。
針對身分特殊的補校學生而言,年紀大的本國籍學生學習的目的是識字、吸收新知、跟上時代潮流,而年輕的外籍學生急迫需要的是語言、風俗習慣與生活適應的問題解決,學生間的團隊學習與互助合作就顯得特別重要。於是,安排課程滿足每位學生的需求是項挑戰,將探索教育的理念融入於課程中又是一項考驗。補校學生因上課時間、體能與師資的考量,並不特別安排繩索、溯溪、攀岩課程或探險活動,而是將探索教育的精神融入於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例如:在自然課,老師會帶領學生在校園中辨識植物或是教導學生用電安全須知,利用分組活動教導學生自製棋盤等。
不過對於新生或是新老師第一次接觸補校教育者,難免會有陌生與恐懼感。為了消除彼此的隔閡,避開陌生的尷尬,安排「破冰活動」是必要的。福營國中補校每學年會安排『搓湯圓』活動,全體學生不分年級共同參與,經由這項中國傳統的年節活動,讓本籍生有機會大展身手教外籍生這項民俗技藝,外籍生也會主動分享自己家鄉的風俗趣味。活動中,老師還刻意將全部學生重新分組,配合國文課程讓學生進行成語接龍的遊戲,有的組別很成功地完成任務,有的組別則明顯的進度落後很多。不過,學生們還是會七嘴八舌、動手動腳地幫忙。在熱鬧的氣氛中,大家自然而然地建立情感與默契。在日後的各項學習過程中都可以看到學生們親密的互動與互助合作的表現。這正是探索教育要激發學生專注、參與、合作的目的,除了改善學生間的冷漠關係外,也讓學生有表現的舞台,並能與他人分享。
『搓湯圓』和『成語接龍』活動是奠定探索教育的基礎,讓學生卸下心防,專注於學習的樂趣才是探索教育的建設。探索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導學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如何去支持、幫助同學,透過具體的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到互助合作的重要,並希望學生們能將從活動中學習到的觀念運用至日常生活中。從教育的觀點來看,有效的學習必須是能於實際生活中應用。而團隊的經驗學習,特別能激勵個人產生創意、建立良好的行為。
對於一般的國、高中生而言,探索教育課程可以在綜合領域活動學習領域實施之外,對於新生班級或是教師面對新任班級時,也是一項很好的教學活動。因為探索教育內涵有輕鬆、活潑、自然、挑戰與冒險等元素,教師可引導學生吸收各項有益的知識,從『做中學』體驗不凡的經驗並盡情學習、成長、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