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類生活中最初、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社會團體,倫理提供家庭長久運作的參考規範與價值準則。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現代家庭組成及人口結構的變遷,未來代間關係愈趨緊密的趨勢顯而易見。同時,隨著經濟成長、醫療科技發展,國人的平均壽命不斷創高,祖父母角色不但是邁入老年生活的重要課題,也成為生命發展的重要歷程。有鑑於祖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與角色日趨重要,傳統「父母慈子女孝」的家庭倫理也產生重新檢視與擴充的必要性,以維持新世代家庭內的代間互動關係。
為強化親老及敬老的品德涵養,強化代間互動,提升家庭凝聚力,教育部依據「家庭教育法」訂定每年八月的第四個星期日為「祖父母節」,喚起民眾對於家庭倫理及關懷祖父母之重視,結合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實現不分年齡且友善共榮的美好社會。每逢「祖父母節」,各縣市政府及各級學校皆會推出各項慶祝活動,藉由尊親敬老的活動,倡導祖孫互動及交流,提供表達情感與感恩的機會,培養年輕世代飲水思源的概念,感謝家人對於家庭的無私奉獻,強化代間傳承橋樑。
因應新冠肺炎防疫規定,筆者服務學校曾規劃辦理線上祖孫手作系列課程,一系列課程配合節慶及時事議題,兼具教育性及趣味性。以「線上聽故事&香包DIY」課程為例,該課程配合端午節慶辦理,故事內容引導年輕世代增進對於長者的了解,建立正確的老化觀念,並且鼓勵長者再次學習及發揮所長,期能達成各世代健康防老的效果,及預先準備超高齡社會將帶來的各種影響與挑戰。
同時,手作過程中,透過大手攜小手共作端午香包,促進年輕世代與長者互動,增進祖孫情感,彰顯長者對於家庭及社會的重要價值。此外,由年輕世代協助3C設備及連線操作,帶動祖孫互動、互學的正向循環,並落實世代互惠的積極意義。最後,由長者分享端午節慶的傳統活動及文化意義,推動世代傳承,延續家庭倫理與文化,並重新演繹祖孫關係在超高齡社會的角色定位。
近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防疫社交距離及隔離規定改變國人的生活型態,人際交流及家庭成員互動減少。雖然資訊科技及線上視訊等技術,勉強維持工商百業的運作,但仍無法取代實際的人際生活與情感連結。再者,祖父母等長者大多不善使用3C設備及視訊平台,讓祖孫情感再次面臨「斷線」的危機。然而,隨著疫情趨緩及隔離政策逐漸放寬,期待透過各地樂齡學習中心、社教單位及各級學校的整合,辦理祖孫代間學習活動及成長團體,主動搭建世代互動橋樑,協助祖孫建立後疫情時代的互動新模式,促進祖孫情感校正回歸,讓愛沒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