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用科學作環保!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帶領團隊研究發現,全台超市通路十類商品每年產生約一萬五千公噸的塑膠垃圾。她呼籲若能從減少超市塑膠包裝著手,就可達到垃圾減量的環保效果,像是將牛奶罐以輕量化設計運送與保存,降低塑膠包裝使用等。
專長研究循環經濟、永續能源的林心恬,日前率研究團隊與綠色和平基金會共同發表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成果。研究指出,來自全台超市通路的十類商品,每年產生約十八億七百萬件、一萬五千公噸的塑膠垃圾。
隨著循環包裝、超市蔬果裸賣等綠色消費風氣在歐洲日漸普遍,林心恬與團隊也呼籲各超市能以蔬果裸賣方式來發揮減塑成效;團隊還設計一套科學化工具,幫助零售業者分析包裝垃圾減量及碳足跡減量潛力,協助業者減少塑膠包裝使用量。
「永續是一種生活方式。」林心恬談到,當你我都能多選擇對環境影響較少的方式,就可往對環境有益的方向再前進些。她表示,環保不只是口號或是別用塑膠、做好分類就好。從工程科學角度來看,PET、PE、PP等不同材質組成的塑膠使用量有多少、怎麼做能有效減量等,都有不同減塑策略;透過科學進行系統性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減塑該如何規畫。
為讓民眾認識環保及永續的科學知識,林心恬也錄製「永續生活家」Podcast、YouTube節目,探討「塑膠包裝垃圾山怎麼來的」、「能源轉型有沒有正確答案」等議題,希望幫大眾破除環保迷思,將永續概念融入到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