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用上班上學嗎?喬埃是個配音員,自己開了製作公司,可以遠距經營。三個孩子則都申請了自學。
《英國國家廣播電台》(BBC)報導,像這樣全家到處一邊住、一邊深度旅遊與體驗文化,大人一邊上班,小孩一邊學習、甚至上學的家庭,正在崛起。因為有愈來愈多的工作與學習型態,支援家庭可以做這樣的安排。他們只要有網路、電腦或手機,就可以工作與學習,所以也叫做「數位遊牧家庭」(digital nomad families)。
這大開了父母們的眼界,因為他們不需要是巨富,也不用是接案或打零工的自由工作者,就可以這樣上路。
疫情加速數位遊牧家庭興起
《寂寞星球》與自由工作者平台 Fiverr 共同進行、對67個國籍人士的調查發現,有54%的人可以把工作帶著到處去,這些人中,有七成是父母,會帶著孩子一起到處走跳。
而且他們不見得都是靠接案生活的自由工作者,其中61%有全職的工作。若問到財力,84%相信他們的工作收入可以支應這樣的旅遊需求。各國的收入水準不一,若以美國為例,受訪中的數位遊牧家庭,一半的人月薪超過2000美元。這樣的收入,在美國並不算優渥。
《寂寞星球》分析,這是因為疫情,加速了職場上的數位改革,許多工作不一定要親自到辦公室,而且學校的教育也有了更多彈性,而加速了數位遊牧家庭的興起。
在工作上的安排,不同的行業與公司、每個人的工作型態與職場文化、要求都不同,有賴父母自行斟酌。但是在教育上,大家卻頗有共識,這樣的學習型態,可以讓孩子有更多元的學習與體認,讓理論知識與生活實務更緊密結合。
BBC 的文章也引述專家與過來人的經驗,提醒了數位遊牧家庭要把握的教育視野,以及要留意的面向。
出現新職業「旅遊老師」
在英國,已經有新的職業「旅遊老師」,陪著家庭去長途旅行,負責教孩子學業知識,也將所見所聞都轉化成機會教育,隨處隨時都在學習。
小學生寫不出造句、週記?|提升中高年級讀寫力的推薦書單
但除了所學的內容,還要陶養孩子的學習態度。例如,讓孩子抱著好奇心與包容心,開開眼界並接受在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處理事務。也有父母提到,希望孩子能因此有跨文化的理解力,看到世界上有很多機會,思考可以如何助人與未來能夠獨立謀生的各種可能性,以及更能應變處事與調適心情。
家長也要顧慮孩子的心理發展。因為規律的作息、熟悉的環境與支援社群,對小孩的發展很重要。特別是在頻繁接觸不同的生活型態與文化洗禮時,他們更需要穩定的力量。但是旅行要一直搬家、住在不同型態的環境、與不同的人相處、甚至跨不同的時區,對他們的挑戰非比尋常。
擁有發展科學博士學位的雷佛斯(Jody LeVos)專精於兒童早期發展,也為家庭規劃孩子們的教育安排,目前在專業教育教材、工具與科技公司 BEGiN 擔任首席學習長。她彙整家長們帶著孩子把長途旅遊當作日常學習時,要留意的事項。
要有人全心陪伴邊走邊學
例如,父母當中要有人可以全心投入陪孩子邊走邊學,或者有一位旅遊教師陪同,確保孩子的學習步調、品質與心情。學習的內容最好能夠有結構與組織的進行,或是鎖定某一套教材。就寢與起床等作息,也盡量規律。
的確,在 BBC 舉的幾個家庭案例中,這些家庭都是選擇讓孩子自學,必須安排類似課表的時間規劃,並且常與一樣經常旅遊的家庭朋友同行,好讓孩子們也有相對固定的朋友與社交往來。
喬埃的老大,快要進入高中階段,也得準備申請大學了,就也要考慮未來的銜接。例如,每次的旅行將不再超過二個月,要留時間讓孩子參加特定運動的訓練跟比賽季節,也要準備考升學相關的標準考試。
《寂寞星球》指出,長期的數位遊牧家庭或許不容易實現,但會有更多家庭投入相對短期的旅遊,用類似的精神,帶著孩子邊學邊玩。
如果家長的工作型態難以配合,或是不希望改變孩子的學習場域跟學校,卻希望能有這樣的體驗,也可以用暑假期間進行,嘗試迷你版的數位遊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