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民眾更認識本土教育推動歷程,教育部今(26日)、明兩天,在國臺圖舉辦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邀請專家對談,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過去錯誤認知了解本土等於鎖國,其實「越在地、越國際」才是趨勢,將是未來努力方向。
「本土三十、前瞻踏實-本土文化教育研討會」從「文學」、「美術」、「音樂」、「科技」、「歷史」、「地理」、「生態」、「教育」、「社會」、「民俗」10個本土文化學理主題,邀請相關學者專家與教師對談,希望為本土文化教育激盪新火花。
出席研討會的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指出,教育部重視本土教育,原有兩個與本土教育、語言相關的委員會,但都只是諮詢角色,在他任內,將諮詢會改為本土國語文推動會,從諮詢階段進入執行,讓臺灣本土教育擺脫紙上談兵的階段,臺灣本土教育推動超過30年,已具有相當成果,希望透過研討會,除了分享交流,也為臺灣下一階段的本土教育開啟新方向。
潘文忠部長說,臺灣過去因意識形態關係,認為本土就是鎖國,其實本土與國際是相互交融,從教育來看,由近而遠更是符合教育學習原理,唯有讓學生、國人認識這塊土地的文化,才能驕傲的向國際介紹自己,這是越本土、越國際的概念,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兩天的研討會安排10場對談,並邀請全國22縣市政府在場外設攤分享本土教育推動情形,澎湖縣教育處借教教師、國教輔導團團員呂廷祖表示,澎湖縣鼓勵學校認識在地、發展校本課程,例如吉貝國小以石滬為主題,自編詩歌與跨語文、社會等領域教材;七美的雙湖國小則開發首套以七美鄉土為主題的《勇闖七美島》桌遊,在地食材、文化景點與歷史故事全都成為遊戲內容,寓教於樂。
呂廷祖也是澎湖人,他說小時候的本土教育只限於課本,現在的本土教育豐富又多元,讓孩子們認識自己家鄉的土地、文化與風景,未來他們離開島嶼,才能有自信的介紹屬於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