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年《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修正將身心障礙學生本人納入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以下簡稱IEP)團隊成員之一後,許多教師表達了讓學生參與IEP會議的擔憂,筆者在實際協助學生參與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大多可歸納為兩個原因:一是學生尚不具備直接參與IEP會議的能力,二是與會人員不了解學生參與會議的意義及目的。其困難與問題,部分可透過IEP會議的事前準備化解,使會議過程順暢,與會者得到良好體驗。
預告內容流程
增進學生與會能力
曾有資深老師提到,我們不能期待特殊學生在未經教學的情況下,就自動學會某項技能。參與IEP會議也是如此,學生在未曾參與過的情況下,不僅不了解會議參與的目的、內容,更不知道自己在這個「充滿著大人,討論著自己」的會議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因此,在邀請學生參與自己的IEP會議前,可以透過事先教學,告訴學生會議對學生自身的重要性、會議的流程,以及可能討論的議題,最後教導學生參加會議時所需要的各種技巧。例如嘗試說明自己的需求與想法、為自己爭取合理權益、面對師長可能誤會的發言內容,以及面對部分議題時可以請求離開或迴避等。事前的教學除了可以幫助學生具備參與會議的能力之外,也具有預告性質,幫助學生降低緊張感,穩定學生情緒。
師生共同邀請
化解疑慮促進討論
針對會議參與者如導師、任課教師、專業團隊人員、家長等,透過事前溝通,使其了解學生成為IEP團隊成員的意義與重要性,這不僅可以化解成員對於學生本人在場的疑慮與尷尬,更能幫助與會者審慎發言,避免誤會與衝突。筆者曾嘗試在會議邀請函內,事先說明學生將部分或全程參與IEP會議,並提供會議發言時的注意事項,幫助會議參與者在過程中的發言能給予學生被尊重的感受。同時,也提供與會者當學生緊張、需要討論學生待加強之處或敏感議題時的適當處理方法,以確保會議參與者能在充分了解與尊重的情況下,與學生共同討論各項特教服務。
利用會議邀請函,向參與者說明學生參與會議時的注意事項。
發會議邀請卡
緩解學生緊張情緒
小柒(化名)是國中七年級學生,從學前到國中都鑑定為輕度智能障礙,安置於國中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在七年級第一次IEP會議前,個管老師告訴小柒,他是自己的IEP團隊成員之一,所以要一起來參與會議。但沒有參與過會議的小柒感到緊張,馬上問個管老師:「可以不要嗎?」個管老師同理小柒的困惑與情緒,告訴他「老師知道因為你沒有參加過會議,所以難免會緊張」,同時鼓勵小柒,如果參加這個會議很緊張,可以慢慢練習,先從發邀請函以及參加會議開場就好,會議順利完成後會給予獎勵(加點數),並在社會技巧課進行表揚。經過教師鼓勵後的小柒點點頭表示願意嘗試,個管老師接著向小柒說明IEP會議的事前準備工作、會議流程及將討論的事項,並與小柒共同討論會議邀請函的內容後,由個管老師陪伴小柒將邀請函發給與會人員。
發放邀請函給與會人員前,個管老師事先透過通訊軟體或電話,向與會者說明本次IEP會議將嘗試讓學生部分參與,並計畫在未來逐漸協助學生完全參與。而在聯繫過程中,小柒的導師擔心,這樣是否會變成整個會議都在討論小柒的不是或都在指責,導致會議失焦;小柒的父母也提出疑問:「這樣大家在發言時,會不會顧及小柒在場,而不敢完整說明,只敢點到為止?」針對導師及家長的擔憂,個管老師向他們說明,在會議之前會先進行教學,告訴小柒有關會議中會發生的事情,小柒有心理準備。另外,也請大家用和緩的語氣、正向鼓勵而非指責的字眼發言,使會議溝通順暢。會後,小柒和與會人員有了這次的經驗,降低對學生本人參與的疑慮,踏出第一步,也更了解如何在會議中以適當的方式溝通,也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
法規規範學生成為IEP團隊成員是近年的重要變革,對於學生自我決策及IEP品質有正面意義,但要落實這項改變,仍需要整體IEP團隊相互理解與合作,個管教師及特殊教育團隊的事先安排,家長及與會人員的接納,以及學生本人參與的勇氣。在實際執行上,可以縣市或學校為單位,共同研擬使學生得以逐步參與IEP的具體作法,減輕單一教師負擔,讓服務更精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