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國中 王俊凱
八里國中為教育部偏遠地區學校,位處觀音山山腳,校園生態豐富,故以環境教育為主軸整合各項領域,設定「觀音山」為主題發展校本課程,帶領學生認識在地環境,並進行八里環境踏查及觀音山等課程。鑑於校園與觀音山環境資源豐富與生態之多樣性,以校園環境及學生生活情境出發,有效推動環境教育特色課程。
學校有一間很特別的教室「八里國中兩棲爬蟲收容教育中心」,裡面收容了許多動物,除了作為課堂教材外,是學校與社區的環境教育與生命教育基地,2019年更獲得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未來教育,台灣100」。這間教室的由來是在校園附近發現了的外來種綠水龍與斑腿樹蛙,於是我們開始發想,從環境中「入侵外來種」議題出發,結合在地資源與服務學習,推動環境教育發展多元適性課程,進行跨領域的統整學習,且進一步將特色課程落地生根,從在地化的環境教育觀點出發,提升學生的學習力與表達力,並能思辨環境保育及尊重生命的意義與公民責任,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八里國中兩爬收容教育中心內飼養了許多動物做為課堂助教,這些動物為採集自野外及被棄養的外來種,如綠水龍、綠鬣蜥、巴西龜、斑腿樹蛙、鬆獅蜥、草巨蜥與豹紋守宮等,就像是一個小型動物園。綠水龍是學校附近紅水仙溪流域發現的外來種蜥蜴,老師帶著學生一同到紅水仙溪溯溪探險調查,結果發現綠水龍在此處建立了族群,帶回七隻飼養做為科展主題,透過野外觀察以及飼養與實驗,提出了「捕捉-認養」的移除策略,不但處理入侵外來種的問題,也進行生命教育並進行「異地保種」,順勢成立了此收容教育中心,將綠水龍繼續飼養並作為教學用途;另外,名為霸氣的鬆獅蜥則是被人棄養而收容的寵物蜥蜴,一開始的霸氣骨瘦如柴幾乎都要斷氣了,在我們細心照顧下,終於恢復了該有的霸氣;另一隻頗受學生歡迎的草巨蜥,則是飼主無法繼續飼養,從台中特地搭車北上交給我們照顧之外來種蜥蜴。而校園發現的本土蛇類如紅斑蛇,也會於中心飼養一陣子做為教材觀察,在同學們都認識後再行野放。
本校還成立了「生態探索班(生物研究社)」,入社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如何照顧這些生物。曾有教育學者說過:「能愛護小動物的孩子,長大以後將能成為一位善良有愛心的人。」沒有接觸過自然的孩子,怎麼跟他談愛護動物甚至保護環境呢?因此,我們希望在接觸自然與觀察生態中,引導孩子認識環境中的生物,進而在接觸和飼養動物過程,培養愛心、耐心和責任心,並藉由與動物相處的經驗,學習包括使命感、尊重生命、關愛動物自己和他人,和動物相處也是最好最直接的生命教育!生研社除了照顧動物也結合服務學習,協助校園栽種蝴蝶寄主植物與野百合復育等綠美化工作,獲得新北市服務楷模學習獎的肯定。
八里國中還有一處很特別的地方:陸龜園。這裡不僅是一隻大陸龜的家,同時也是學生下課最喜歡逗留的地點。這隻師生們取名為飛哥的蘇卡達象龜,原產於非洲的荒漠草原,小時候可愛被人當作寵物,但三五年後便快速生長成龐然大物。飛哥因為小時候背甲受傷龜殼不漂亮,加上體型漸漸巨大破壞力十足,不幸被原飼主棄養,因緣際會下輾轉由八里國中收養。現在的飛哥是校園明星,有廣闊的草地和大房子,真的很幸福呢!台北美術館曾展出日本藝術家島袋道浩的作品《我的烏龜導師》,內容便是一隻活生生與飛哥差不多大小的蘇卡達象龜,目的是讓人透過觀察烏龜反思「停」這件事。八里國中師生們都很慶幸校園有這隻烏龜導師!
除了外來種動物收容外,生物研究社還進行校園與社區生物的調查、觀察與飼養。每年七八月,校園的獨角仙開始大爆發,常可看到光蠟樹上成群的獨角仙在吸食樹液;柚子園的柚子樹上也很容易觀察到鳳蝶科的幼蟲。昆蟲因為生活期短、繁殖力強、形態變化大、採集容易等優勢,一直是科學教育良好的試驗題材,讓學生認養不但能接近自然認識生活周遭的生物,還能藉此觀察生物課本提到的知識,並在過程中接觸小動物學習尊重生命的態度。除了校園中生物觀察外,還透過攀樹體驗活動認識校園老樹,並至校園周遭的埤塘利用自製環保的創客蝦籠進行魚類的調查。校園中不時利用機會教育傳達環境教育理念,因校園位處山邊,常可發現蛇類、虎頭蜂窩、受傷的鳥類與盤旋的大冠鷲等動物,例如校園中發現東亞家蝠常於教室出沒,於是教師參加蝙蝠協會研習並帶回蝙蝠屋,師生一起為蝙蝠造家。由實地的環境保護行動,找出雙贏之解決問題方式,同時透過介紹讓學生對環境議題增加認識,學習與周遭生物共存。也和社區八里焚化廠合作,至焚化廠旁的太平步道進行昆蟲資源調查,透過學生的實地觀察認識周遭環境中的生物,並意識到棲地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才是真正的保育關鍵。
兩爬收容教育中心不只侷限於學校,更是社區的環境教育中心。2018年暑假,在八里發現的外來種的昆蟲龍眼雞,我們也著手設計一系列課程,並進行市級專輔公開課,由身邊的在地時事外來種龍眼雞的認識並實際觀察,再延伸到國家大事非洲豬瘟。還將龍眼雞與教學歷程分享在國語日報的科學教育版與樂學版。同時也協助防檢局和農業局進行龍眼雞的監測與社會教育。
學校是為學齡中國民提供學習環境的機構,除了課本的知識,也提供如境教等潛在課程,透過美化與綠化校園,營造適合學習的環境,並成為國民環境教育的基地。透過新課綱的校訂校本課程,期許能讓學生能由實地的環境保護行動,解決人與環境間的衝突,找出雙贏之解決問題方式,並同時透過課程規劃,讓學生對環境議題增加認識,學習與周遭生物共存,最終能達成實踐綠色生活與永續發展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