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學大學臨床醫學所學生黃桂榮,申請到教育部的學海飛颺計畫補助,前往美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分校附設醫院研修三個月,這段期間除了累積臨床經驗,也學到美國「醫藥分業」、「對醫療從業人員的尊重」、「隨時追求醫藥新知」的觀念,她更和美國同業分享臺灣的健保制度,了解臺灣醫療制度的優缺點。
為幫助像黃桂榮這樣的大學生到國外研習,教育部從九十六年起推動學海計畫,包括學海飛颺、學海惜珠、學海築夢,加上去年推動的「新南向學海築夢」,至今已協助超過三萬名學生出國。教育部表示,往年是一年一次,今年起改為一年兩次,今年預計有三千五百零三人出國,其中一千六百七十六人到新南向國家。
參與過「新南向學海築夢計畫」的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所學生許薰云,去年暑假到馬來西亞聯合國難民署實習,協助難民爭取權益。
許薰云表示,馬來西亞有超過十五萬名來自緬甸、巴基斯坦、敘利亞等國的難民,原本以為聯合國很有影響力,沒想到馬來西亞不是《難民地位公約》、《難民地位議定書》簽署國,導致給難民的協助有限,難民只能從事骯髒、危險的工作,兒童也不能接受教育。
許薰云表示,在學校學到很多理論,但在馬來西亞遇到很多困難,例如警察不願協助難民,政府也不能保護他們,實習過程遇到種種困難,更讓自己了解到社工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這些寶貴經驗,對日後從事社工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