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期:補救教學
圖片
編輯管理 主編管理
點閱次數:12655782
訂閱人數:30066
訂閱電子報
取消訂閱電子報
137期 編輯群
發行單位: 新北市教育局
編輯學校: 永和國小
執行主編: 黃穎超
張英哲
編輯群: 黃穎超
  張英哲
  洪春山
  賴昭鴻
  許儷馨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FB粉專『新北學Bar』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新媒體家族』
新北市教育局影音頻道
Podcast 新北教育123
Line社群-新北教育123
我的新北市粉絲團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新北市政府教育局
發刊日期 2014年2月7日137
教育輿情
教育開講節目-十二年國教實施,現行課綱如何因應?
資料來源:教育廣播電台 | 2014-02-07 | 作者:洪秋玉 人氣 2519

教育開講節目103年2月10日18:05播十二年國教實施,現行課綱如何因應?

教育開講節目主持人:李大華(右)
受訪人:國家教育研究院范信賢主任(中).洪詠善研究員(左)
訪談議題:十二年國教實施,現行課綱如何因應?

Q1:十二年國教即將於103年實施,現行課綱應如何因應?

1.現行課綱已完成第一波「連貫統整」
課綱發展是漸進持續的,有賴於既有基礎上的調整與修訂。現行中小學課綱在歷經第一波的中小學課程連貫與統整及幾次修訂之後,反映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及縱向連貫、橫向統整的課程發展理念,強調培養學生能力與適性發展,符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推動目標,故在十二年國教實施時仍有其適用性。
2.「教學活化」已有相關配套實施
各界關心的教學活化議題,目前教育部持續實施提升高中職教師教學品質、推動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等方案,提供學生多元適性的學習機會,提升教學品質。十二年國教的實施擴大了免試入學的管道,將更能帶動活化教學與均衡學習的效果。
3.特色課程賦予學校「彈性發展」空間
為賦予教育更多的彈性,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目前高中、綜高、高職、五專亦積極發展特色課程,以提升辦學品質。在現行課綱架構下,學校可以嘗試突破學科/領域的框架,採取領域/學科統整、單一領域/學科深化、教學活化創新等課程設計原則。若學校尋求更大的課程發展空間,欲發展實驗性課程,可援引高級中等學校教育實驗辦法,提出課程實驗計畫,經審查核定後實施。因此,現行課綱於十二年國教實施時仍符合所需。
4.現行高中數學、自然領域課程綱要微調
在現行高中課程總綱不變的原則下,本院將針對外界共識較高的高中數學、自然領域(物理、化學、生物、基礎地球科學)進行課程綱要微調,預計將於102年6月由教育部發佈,103學年度入學的高一學生將可適用。

Q2.國教院於101年10月提出「高中高職實施特色課程具體方案」,對103學年度入學之高一新生有哪些影響?

國教院於101年10月提出「高中、綜高、高職、五專學校特色招生之特色課程規劃具體方案」,將會具體提供學校規劃特色課程可依循之規範、原則及模式等具體建議,並分別發展高中、綜高、高職、五專的特色課程發展示例,提供招生區審查與學校發展特色課程之引導與參考。
有關各界關心特色課程發展空間可能不足的問題,國教院提出方案一,依循課程綱要可以參考之課程發展模式,如領域/學科統整、單一領域/學科深化、教學活化等,皆可在第一波課綱架構下發展學校之特色課程。然而,對於想要發展具實驗性課程之學校,國教院提出方案二,援引高級中等學校教育實驗辦法,建議高中可以在減少必修5-8學分,增加選修5-8學分的範圍內,提出課程實驗計畫,並經審查核定後辦理特色招生。
103學年度每位高一新生,無論是接受經由免試入學的校本特色課程,或特色招生入學的特色招生特色課程,兩者皆是要讓每位學生適性優質地學習,並無優劣高下之分,只有適性與否之別。因此,若能夠在國中做好適性輔導,後中教育階段能夠發展優質特色課程,辦理特色招生學校亦能妥善規劃編班授課方式,如此一來,特色課程不會造成學習壓力,反而能夠活化學校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Q3.102年7月完成的高中和高職課綱微調,有什麼特點嗎?

1.高中數學和自然領域課綱微調工作,由國教院以現有高中學科中心為核心,邀集學者教授和現場教師組成工作圈進行,分為兩個部分進行:一、跨學科橫向協調:1.調整各學科教學順序,使學生學習時能具有相對應的先備知識;2.調整或刪除相似教學內容,以減輕學生負擔。二、各學科縱向連貫:1.因應跨學科橫向協調,調整教學順序;2.調整各學科課程綱要尚需微調的部分; 3.加強國高中課程銜接。
2.高職部分由技職司主政,主要成果:
‧化工群科:新增部定「普通化學實習」、「分析化學實習」、「化工裝置實習」等專業實習科目之設備基準。
‧商業與管理群:以教育部101年3月29日公告之「職業學校會計學課程綱要因應國際會計準則(IFRSs)差異對照表」為主,再參酌教師意見進行微調,修訂「會計學」相關內容。
‧動力機械群:刪減「電工概論與實習」及「電子概論與實習」過於艱深之內容,回歸「概論」之基礎本質。
‧設計群:將部定必修之繪畫基礎、基本設計、基礎圖學等三科目屬性,調整為實習科目。
 
Q4.國教院於103年完成的第二波課程總綱跟第一波中小課程總綱,有什麼不同?
1.第二波的課程綱要目前仍在研議中,但課程綱要並非是斷裂式「全有」或「全無」的發展,應該隨社會變遷與國家發展之需要,在既有基礎上不斷調整與修訂。
2.近十年來,各界期許中小學課程教學能持續改進各教育階段的縱向連貫與各領域科目間的橫向統整、落實以能力(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賦予教育相關者更多彈性空間、朝向多元適性的學習及評量等等。這些,在現行的中小學課程綱要中都已經適當地處理了,第二波課程綱要的研訂需要的是反應變遷趨勢與社會發展,並讓這些大家關心的議題做得更好、更落實。

Q5:第二波課程綱要的修訂,有什麼樣的特色呢?
1.透過核心素養發展全人教育
孩子的主體生成是一種建構的歷程,此種建構必須落實在現實情境及人我的互動中。課程綱要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它是融合認知、技能和情意,經內化後的綜合表現,不僅能幫助學生積極回應個人的及社會的生活需求,同時迎接現在與未來的挑戰,包括使用知識、認知與技能的能力,以及態度、情意、價值與動機等;且核心素養的內涵涉及一個人成功的生活與功能健全社會對人的期望。「素養」要比「能力」更適用於當今臺灣社會「核心素養」較過去課程綱要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與「學科知識」,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其表述可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並能整合運用於「生活情境」,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2.關注課程的連貫與統整,務實推動跨領域統整課程
將國小、國中及高級中等教育作整體與系統的考量,強化各學習階段間的縱向連貫及領域/群科/科目課程間的橫向統整。在縱向連貫的作法上,以十二年連貫方式進行研修,並顧及不同教育階段及不同學校類型的差異;在這樣的考量下,未來一般科目(如國語文、數學、藝術等)領綱研修,會採取一至十二年級(包含後中各類型學校)共同組成一個委員團隊的方式來進行研修工作,以減少課程內容的繁雜及重複。
在橫向統整作法上,以領域教學為原則,領域能夠提供學生寬廣、基礎且關聯的學習內涵,並讓學生能夠發展與應用核心素養,以獲得較為統整的學習經驗。為因應知識發展在各教育階段的差異性,在領域課程架構下,國中階段得依學校實際條件,彈性採取分科或領域教學;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則以分科教學為原則並透過適當的課程設計與教學安排,例如:主題課程、專題課程、實作課程、自主學習…等,強化跨科或跨領域的課程統整與應用。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校訂選修課程開設專業及實習課程,並規劃各科特色課程,以結合部定技能模組之課程,發展區域產業特性所需之技術,亦鼓勵引進業界師傅協同教學。
3.提供課程彈性設計空間,強化學校本位發展
課程綱要必須具備調整改變的彈性,鼓勵學校結合願景發展辦學特色,在彈性學習課程及校訂必選修課程的規劃與設定上,給予各級學校更多的空間,並讓學生獲得自我實現的學習機會。
為實現前述理想,國中小階段的「彈性學習」課程由學校自行規劃辦理全校性、全年級或班群活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並鼓勵適性發展,落實學校本位及特色課程。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則依下列四點進行規劃:1.各校依其辦學理念、學校願景、區域特性、學生需求、教師專長等,參考選修項目、領域類別或科目開設校訂選修課程;2.落實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年學分制的設計,並增加學校課程安排及組合的彈性,例如,社會領域的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部定必修(其他領域皆同),只要在二年內修夠學分數,不必每個科目在每學期都必須修習,以減少每學期所修習的科目數量,減輕師生負荷,發揮教學的活力;3.專題課程的設計更可配合學校發展特色,以強化學生實作、探究及討論的能力;4.各科專業知識與技術,應於選修課程中培養。
4.重視適性學習,落實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想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研修的特色之一,即是強調學生生命的主體性,在「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願景,與「自發、互動、共好」的基本理念下,考量學生的多元智能、興趣和性向等不同特質,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要依據,期望最終能夠達到「啟發生命潛能、陶養生活知能、促進生涯發展、涵育公民責任」的課程目標。
在這樣的考量下,普通型高中朝向減少必修、增加選修的方向來研修。例如,現行99課綱是138學分必修,目前草案將必修降為約112學分;必修學分比重從77%降為約62%,期許讓孩子有更多探索學習的空間。
依據教育目標著重學生適性選修之綜合型高中,將部定必修學分數下修為46學分,校定必修也隨之修為4-12學分,合計必修總學分數最高為58學分,擬將高一的學習空間釋放,使學校能發展學生生涯及進路發展之試探課程,進行能力探索,增加學生為學習主體之教育理念實現之可能。
5.強化通識教育,實現五育均衡發展
為協助學生五育均衡發展,開展與人、與社會、與自然的互惠及共好,全人的通識教育遂成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研修的基本理念。以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為例,通識教育理念落實在非考試科目比例的上升,以及對於團體活動、彈性學習課程的重視,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能夠修習考科以外的通識相關課程:
以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程架構中部定必修的非考科學分數比例而言,現行99課綱之部定必修學分數為138學分,其中104學分為考科相關,34學分為非考科相關。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研修為落實通識教育理念,總部定必修學分數調降至112學分的情況下,仍保留非考科之32學分,非考科比例從現行99課綱的24.6%上升至29.8%。以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必修課程而言,皆以關注學生基本能力養成為主,現行99課綱之部定必修學分數為54學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規劃,將部定必修學分數下修為46學分,其中健康與體育等領域之學分並未減少,落實通識教育理念。此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規劃,特別將團體活動12節課、彈性學習課程18節課皆納入總學習節數210節課之中,以提供學生更具全人發展理念的課程,期許學生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歷程中,能有更為全人的均衡發展。
6.系統的配套整合以推動課程的實施
系統思考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配套整合思維。所謂「系統」,相對於傳統化約式、單向因果決定論的世界觀思維模式,系統思維強調整體與部分、系統與環境之間的辯證或複雜關聯性,部分與整體相生相續,也相輔相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推行與落實,必須倚賴整體系統考量的完善配套措施,針對教育相關的法令、機制、人員、措施、環境等環節,考量中央、地方、學校、與課室四層級做一整體規劃。
整合性的配套措施必須與教育現場達成有機連結,方能有效支持課程的實施。因此,為保障學生學習權、強化專業責任、提供課程設計與發展的彈性、支持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整合多元教學資源、促成公共對話,以及評估課程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針對課程發展、教學實施、學習評量與輔導、教學資源、教師專業發展、家長與民間參與、行政支持等面向擬定具體的實施要點,做為課程推動的重要配套。


第二波課程綱要修訂的內涵,目前展現了下列五項特色:
1.強調素養導向的改革: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組織的主軸,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適當結合「情境學習」、「專題導向學習」及「生活實踐」等方式,在過程中學會融合統整教材、學習團隊合作,進而能夠關懷社會議題、發展國際觀。
2.持續精進課程的連貫與統整:國家教育研究院研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第二波課程體系發展指引,據以持續精進1-12年級課程的連貫與統整;發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領域/科目的學習內容,做為跨教育階段學習內容銜接與質量適切性的檢核基準等。
3.展現漸進分流、彈性分化的精神:高中的課程規劃強調「彈性分流」的精神,即不強調過早的進行文理分組,而是在一、二年級增加課程選修空間來代替分組,使學生可依興趣、性向與能力來進行生涯規劃的試探。也強調「漸進分化」的精神,即是強調統整、試探、分化、專精的精神,漸次的導向不同進路。高一以「統整、試探」為原則,重共同核心課程及基本能力的奠定,以及生涯規劃的試探。高二課程以「試探、分化」為原則,一方面繼續修習基本學科,另一方面開放較多選修課程。高三課程以「分化、專精」為原則,學生研習更多專門科目並導入進階選修課程。
4.妥善調整課程架構:課程架構是課程綱要整體中最具體,與教學現場關係最直接,影響最深遠部份。第二波課綱課程架構調整的討論議題頗多,例如:領域/科目的屬性釐清與合理歸屬或整併、一至十二年級領域/科目的關係脈絡及名稱、重大議題與新興議題和學習領域內涵的整合實施、各領域節數比例應以適齡適性取代目前直筒式的節數劃分等。
5.規劃完善的課程推動支持系統:課程綱要的轉化與落實,需研擬並建置相關之課程推動支持系統。例如,擬訂整體專業支持系統的組織與架構,明確界定不同專業支持系統的定位與任務;強化現階段國中小、高中、職校之課程推動支持系統的連結、整合與協作機制;建立課程推動支持系統與課程研發系統的連結機制。第二波課綱的精神與內涵能否真正落實於學校教育之中,與完善的課程推動支持系統之規劃習習相關,這是建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第二波課程體系重要的環節之一。


 
8件台灣文學文物 首列國家重要古物 少年On Light點亮光明前途
返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