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印象中,人們總是有些性別成見,例如男生數理必較好、女生文科比較好之類的印象,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的性別屏藩逐漸被跨越,在教育普及的今天更是明顯,現在的小朋友在學校或家庭中,接收著各式各樣的資訊,許多原本存在的性別差異也就被淡化了。
筆者因為進修需要,曾經以海岸廢棄物戶外教學探討六年級學童的海洋環境識覺,其中一項就是探討性別在海洋環境識覺上的差異,探討過程是以「海洋環境識覺量表」前後測及教學活動的介入進行分析,最後結果如以下兩項描述:
一、海洋環境認知
女生的海洋環境認知前測成績高於男生,且達到顯著差異,意即教學前不同性別之學童海洋環境認知有顯著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教學介入後,女生的海洋環境認知後測成績仍高於男生,但是未達到顯著差異,意即教學後不同性別之學童海洋環境認知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女生仍優於男生。
二、海洋環境感受與態度
女生的海洋環境感受與態度前測成績高於男生,且達到顯著差異,意即教學前不同性別之學童海洋環境感受與態度有顯著差異,且女生優於男生;教學介入後,女生的海洋環境感受與態度後測成績仍高於男生,但是沒有達到顯著差異,意即教學後不同性別之學童海洋環境感受與態度沒有顯著差異,但是女生仍優於男生。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筆者設計的教學活動中,包含一部分的環境解說,戶外教學過程中剛好有機會接觸到蝴蝶等昆蟲,男生的課堂表現大多顯得興趣濃厚,女生則有少數因為蝴蝶的靠近產生驚聲尖叫的反應,反倒嚇著了蝴蝶,會有這樣反應的女生多半是從小甚少接觸大自然薰陶的結果,再以筆者一對兒女為對照,他們從小就跟著筆者一起在野外打滾,習慣與自然為伍,即使是一隻突然出現的毛毛蟲,也不會被嚇著的。由此也可知道,「親身體驗」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了。
性別的不同在媽媽懷孕的過程中就決定了,也許先天上的確有些差異,但是許多的差異只要人們不再強調,利用適當的作法是可以消除的;在教育的現場中,教師專業的發揮就是要將性別差異的影響降到最低,適當的教學活動設計就能達到這個目的,甚至有些差異可以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時很好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