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養簡介 專輔魏珮嘉師
九年一貫教育實施10多年來,強調學生的學習成果應是帶得走能力,各領域的發展也是強調能力指標,而在健康與體育領域的教學上,除發展出10大議題之外,陸續發展出社會生活技能及一般生活技能等,希望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照護能力及終身運動的習慣。但因一再的強調能力的培養,容易造成部份教師及民眾認為只重視能力而忽略基本的知識、態度或價值觀等。因此在此介紹健康素養重要性及內容,使教師與民眾對健康與體育領域的教學成效有更多的瞭解。
美國聯邦政府在其2010年全民健康目標中,將健康素養定義為:個人有能力獲得,處理和理解基本的健康訊息,並能選擇適當的健康服務。(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1)。
Nutbeam(2001)認為,健康素養是一個重要的健康教育活動成果,應包含在更廣泛的健康促進概念中,他認為健康素養包含下列三層面:
1.功能性:擁有閱讀和寫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並在健康生活方面能有效運作;
2.互動性:更進一步的認知健康的知識和社會技能,並能夠積極參與健康照護;
3.批判性:批判性地分析和利用訊息,並參與行動的能力,能克服健康的結構
性障礙。
健康素養在公共衛生上,是使用多年的重要指標,若某個地區或國家人民的健康素養較低,則其人民健康狀態較差。因此公共衛生界主張國家應提升人民的健康素養,以提升人民健康狀態。依據Nutbeam (2008)的「健康素養資產概念模式」,可透過下列10步驟來增強個人的健康素養和健康結果:
1.先了解個人的能力-如閱讀、計算及現有知識。
2.提供合適的健康資訊,並進行教育與溝通。
3.發展個人的知識與能力。
4.增強個人社會組織與倡議的技巧。
5.增強人際協商與自我管理的技巧。
6.提升健康素養。
7.改變個人的健康行為與習慣。
8.參與社會健康相關事務的行動。
9.實行並參與改變社會的健康規範。
10.提升健康結果,更多健康的選擇權與機會。
由上述資料得知,健康教育教學不僅改變受教者的健康知識,更期待能增強其健康照護能力,進而能為自己和他人擔負更多的照護責任。目前健康資訊相當多,且變化快速,國中生是否具備能力來獲取、處理、理解、溝通及評價這些日漸複雜化的健康訊息與健康服務,是身為健康教育專業人員不容忽視的議題。健康專業人員宜將功能性、批判性與互動性健康素養納入健康教育教學活動設計中,如此方能從整體性健康的角度來提升個人的健康照護能力。
參考資料:
1.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Promotion: Definitions, Concepts and Examples in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Individual Empowerment Conference Working Document. WHO, 7th Global Conference on Health Promotion: Promoting Health and Development: Closing the Implementation Gap. Nairobi, Kenya, 26-30 October 2009
2. Healthy People 2010 Operational Definition: 11-2. Improve the health literacy of the population.(ftp://ftp.cdc.gov/pub/Health_Statistics/NCHS/Datasets/DATA2010/Focusarea11/O1102a.pdf.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1)。
|